第一百三十六章 永安遗言-第2/3页
太医们几次想要诊断,却被永安帝喝止,以为他们是来阻止他与皇后相见的。
无奈之下,医官们只好配些养神的汤药。
效果却不怎么样。
这是心疾,外物难医。
出殡那日。
永安帝强撑着主持。
他先是领着百官祭祀神灵,又命云王奉册宝传至太庙,最后在东城门送别灵柩。
皇后入葬后。
永安帝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时常口中呓语,又于梦中惊悸。
最严重时,甚至丧失了理政的能力。
伏案上的公文每一日都在堆积,国事几近废弛。
无奈下,高凤只得遣人将消息传于晋王。
在一众老臣的拥护下,晋王重新获得了监国之权。
永安十一年,秋。
郡主府传来了一阵响亮的哭声。
丹阳郡主生了。
是个哥儿。
李常笑与王猛纷纷赶来,二人开始为孩子的姓名犯了难。
众所周知,李常笑膝下并无子嗣。
按照常人来看,这外孙应当过继他名下,继承香火。
但是,这新生儿也是栎阳伯府的嫡长孙。
长孙一事,事关家庙,断不可退让。
李洛安与王陵夫妇犯了难。
最后,还是李常笑开口,这外孙记在王家。
但栎阳伯需定立字据,将王家未来的爵位继承权交到这新生儿手上。
王猛自无不可。
顺便还约定了,若是夫妇还有子嗣,便记在靖王府名下。
李常笑不置可否。
既然是从李洛安肚子里出来的,那就是他的外孙,这就够了。
至于靖王府的香火,这倒不重要了。
况且,他这家业还不好继承。
靖王爵,食邑足足两万户,眼下大秦也就他这独一份。
以李常笑的威望和能力还可以守住。
要是交到后人手中,指不定隔日就被新君裁撤了。
到那时,李常笑应该还活着。
他却不太想因为这爵位,卷入世俗,那不符合他的性子。
一切便听天由命吧。
新生儿叫做王璋,是李常笑取的。
璋,瑞玉也。
惟愿此子德才卓绝,珪璋特达。
因为永安帝病重的缘故。
新生儿的满月宴,没有过多宴请宾客。
就是找了些熟识的人家。
当日,监国的晋王遣人送了一枚金锁和一对玉如意。
这一刻,栎阳伯府才算真正感受到了靖王的能量。
明眼人都知道,晋王继位已成定局,那便是新君。
新君派人亲自送礼,这是多大的荣幸。
永安十一年,十月。
永安帝的病情似乎好转了。
神智清明的时候比平常要多。
他命高凤,将太医传唤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