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榆林将-第2/3页



    加之有了攻灭大齐的政绩,自是认为天命在我。

    值此新主迭代之秋,天命帝决意伐魏。

    帝威隆隆朝堂四十载,无人敢劝,无人为劝。

    本来这与李常笑是无关的。

    他不过就是个闲散郡王。

    若说有什么特别,不外乎在明面上受宠了些。

    因近日所为,于民间多了些许名气,成了话本里的人物。

    坏就坏在这名气上。

    也不知是哪个鼠辈传造的流言,竟把他与那看护大门的门神相提并论。

    坊间传言。

    “喜郡王素威,持剑披甲,则鬼祟自散,安保永祥。”

    放在平日,这只是君臣茶余饭后之资。

    然而,正值天命帝用兵之际,意义便大有不同了。

    年岁愈甚,愈近鬼神。

    天命帝这人间帝王亦不能免俗。

    当伐魏之际,竟有福瑞之兆现世,更是出自皇室。

    无异于是天命降于大秦,佑这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一道圣旨传至喜郡王府。

    “上谕,擢升喜郡王为榆林军主将,领一军,半月后随军出征。”

    李常笑领了圣旨,送走了传旨的太监。

    他有些没有缓过神。

    随军出征。

    这个可不在李常笑的意料之中。

    倒不是害怕战场生死。

    本就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对死亡也便不那么畏惧。

    只是这其中的关节多有蹊跷。

    偌大的秦国,皇子皇孙数目众多,却唯独相中了他。

    要说没有大手操持,显然是不可能。

    李常笑眯了眯眼睛,目光顺着王府向外。

    一半看向了宫中,一半看向了西南角的齐王府。

    能够掀起这般波澜的,无非就是两位皇叔。

    究竟是谁已然不重要。

    圣旨既宣,那么此事便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为今之计,还是思虑出征吧。

    与圣旨一起来的,还有关于此次伐魏的文书,出自兵部。

    李常笑所领的榆林军,总员三千,下辖六营。

    榆林是秦都咸阳下辖的郡县,榆林兵员俱是大秦男儿。

    在百万秦军中,也是有数的强军了。

    天命帝给李常笑这一军,或许心底也是存了补偿之意。

    从明面上来看,事情大抵是如此了。

    可帝心素来无常,上一秒还是朕之肱骨,下一秒便成了累累黄土。

    李常笑知道,这无非也是帝王心术罢了。

    榆林近咸阳,榆林军士卒皆老秦人。

    等闲人无法驾驭这一军,而大秦皇族却可以。

    李常笑身为天命帝的嫡亲孙子,当今亲封的喜郡王,天然上对本土老秦人有压制。

    虽无军功建树,能以势压人就足够了。

    待得大军统筹,他这榆林将只需代行帅令,确保麾下诸将从命即可。

    天命帝和主帅需要的只是一个工具人喜郡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