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忠州召见秦良玉-第2/3页



  樊一衡只得携带家小,前往当时贵州遵义,投靠了云贵总督王应熊。

  自南京小皇帝朱弘祛继位后,在内阁和朱云飞的建议下。

  朝廷先后派出多批使者入贵州,重申了先帝旨意。

  就是确定王应熊领兵部侍郎,佥都御史,云贵总督的职务。

  樊一衡领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总督川、陕军务。

  王应熊是贵州人,樊一衡是四川人,两人也都是同朝进士出身。

  虽然是文官出身,二人凭借着遵义一地。

  这两年在石柱宣慰使,兼领四川总兵秦良玉。

  以及川贵两地的明军将士,与张献忠多次交战。

  不但成功抵抗了张献忠的扩张,还在清军进攻汉中期间。

  收复了贵州大部分失地,并收复了西南最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重庆府全境。

  可以说这两年来,王应熊和樊一衡两个封疆大吏,在云贵川无疑是立下赫赫战功。

  在没有朝廷后援的情况下,二人聚兵十万,不但守住了贵州,还收复了重庆。

  为张献忠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若没有二人坚持抵抗,张献忠势必占领贵州,进而夺取云南。

  从而使得势力必然大涨,也不会在清军入侵汉中时,捉襟见肘,节节败退,最终导致成都城中粮草不济。

  逼迫得张献忠放弃成都,败逃西充,而身陨的结果。

  因为之前道路的阻隔,王应熊和樊一衡,并不知道南京朝廷,在朱云飞的主持下。

  早已经确定联冦平虏的决策。

  反而在豪格、鳌拜大军入川之时,樊一衡亲自挂帅,率领川贵各部人马,趁机攻占了重庆府。

  以及周边十几个州县,迫使张献忠失去战略回旋之地。

  而年迈的王应熊,则负责筹措军需物资。

  可以说二人配合的相得益彰,为朱云飞这次进驻重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王应熊和樊一衡在永历朱由榔在桂林登基时,都态度鲜明的表态了。

  南京朝廷为大明正统,从而拒绝了朱由榔,而二人的高官厚禄封赏。

  在樊一衡、李来亨一种文武官吏的注视下,朱云飞在李虎、傅山众将的簇拥下。

  驱马缓缓来到了众人面前。

  “此乃本朝太傅,镇南候,兵部尚书朱公,尔等还不参见?”

  一身戎装的李虎,大手一挥,目光犀利的扫过长长的迎接队伍,扬声一声大喝。

  前来迎接的樊一衡,李来亨等人,这才纷纷躬身,双手作揖拜道。

  “下官,末将等拜见太傅大人。”

  “诸位大人,将军请起。”朱云飞翻身下马,在一旁的曹阳介绍下。

  走向樊一衡拱手笑道:“樊大人坐镇川贵,力挽狂澜,收复失地,实乃国之干臣。”

  “今日得见,此乃朱某之幸。”

  面对朱云飞如此亲切态度,樊一衡感动之下,连忙谦虚的说道。

  “太傅谬赞,卑职不敢居功。”

  朱云飞颔首一笑,与其含蓄几句,看向李来亨道。

  “李家三代英杰,汝祖李自成虽然有过于朝廷,汝父与汝坚持大义,抵抗建奴,拨乱反正,归顺朝廷。”

  “大义不亏,是非功过,我在襄阳期间,已经与汝父(李过)与高一功将军,进行过磋商。”

  “希望你不要有负担,今后安心为朝廷效力。”

  “我朱云飞给你承诺,只要我在朝一日,定然保你李家荣华富贵。”

  原本心情还有些忐忑的李来亨,听到朱云飞这番肺腑之言,不由激动的拜倒在地。

  “承蒙太傅大人器重,末将愿为太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队伍前头的一众文武官吏,见到朱云飞三言两句,就把李来亨折服。

  在震惊之余,又不由有些羡慕李来亨的运气。

  现在朱云飞率领大军入川,得到朱云飞的赏识,下一步想要不获得重用都难。

  “李将军请起,同为朝廷效劳,为陛下尽忠,这是我们做臣子的本份。”

  朱云飞扶起李来亨,扬声一番表态。

  立马得到在场的一众文武官吏的好感。

  毕竟现在大家明面上,效忠的都是大明朝廷。

  嘴上至少还是要效忠朝廷,效忠皇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