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大西政权,张献忠败亡-第2/3页



  这时原张献忠帐下大将,在汉中投降了清军的刘进忠,忽然发现前面奔逃之人,赫然是张献忠。

  当即策马高呼道:“前面骑枣红马者,正是贼首张献忠。”

  军阵之中的鳌拜闻言,当即飞马持刀吼道:“大清的勇士们随我杀啊!”

  马背上的豪格,更是大喝一声,举起背上的铁胎弓,瞄准张献忠的后背连珠三箭射出。

  一箭快似一箭的羽箭,先后射中张献忠的后背两箭,一箭射中张献忠的后颈位置。

  锋利的箭矢穿透脖颈而出,马背上的张献忠惨叫一声,充满不甘的跌落马背而死。

  时年仅有四十岁的张献忠,二十岁出头加入农民军,转战大明半壁江山。

  李自成攻下燕京称帝之后,他随后也在成都称帝,建国号为大西。

  仿照大明官制,不但封了汪兆麟和严锡命为左右丞相。

  还封了四个养子为王,分别是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并任命了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人六部尚书。

  很显然张献忠这个泥腿子,当初看到李自成都做了皇帝。

  自个也做起了皇帝梦,可惜皇帝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够坐的稳的。

  想那李自成,没做皇帝之前,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怎么失败,都可以卷土重来。

  可当了皇帝,还没有半年就死翘翘。

  同样,张献忠这些年,也是转战大江南北,称王称霸,败仗没少打。

  可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就这么结果了性命。

  护卫在张献忠左右的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见到张献忠落马,无不是惊恐的喊道。

  “陛下,陛下……”

  第一个扑倒张献忠面前的李定国,眼看张献忠已经死了,顿时怒火填胸的吼道。

  “陛下驾崩了,大西军的将士们,为陛下报仇雪恨,跟建奴鞑子拼了!”

  李定国在军中素来有威望,加上他爱兵如子,又骁勇善战,军中将士也愿意为他卖命。

  为此,在李定国的召集下,原本败退的将士,无不是调转枪头,齐声吼道。

  “为陛下报仇,杀光建奴鞑子!”

  左右的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以及军阵中的大西将领。

  中军都督王尚礼,前军都督王定国,后军都督冯双礼,左军都督马元利,右军都督张化龙众将,纷纷聚拢兵马。

  悍然对冲杀而来的清军展开了一阵殊死厮杀。

  正所谓哀兵必胜。

  在李定国与大西将领,率领的三军将士,拼死冲杀之下。

  仅仅只带着一万中军而来的豪格、鳌拜,率领的镶黄旗精锐,一时也被杀得节节败退。

  毕竟凤凰山境内,地形复杂,多时山地树林,骑兵根本发挥不出优势。

  甚至远不如步兵,行动自如。

  加上,李定国、孙可望一众大西将领,可都是军中悍将。

  而且兵力多达两万余人,这样的同仇敌忾冲击下。

  豪格、鳌拜率领的八旗骑兵,也不得选择退避三舍,暂避锋芒。

  一场厮杀之下,豪格和鳌拜率军退出太阳溪,前往西充城聚拢大军。

  李定国、孙可望这些人,打退清军之后,却起了内讧。

  “陛下已死,成都沦陷,如今建奴势大,莫如去重庆,投降明军。”

  年轻的李定国,长得剑眉星目,面如冠玉,虽然是一员军中悍将,看起来却像个俊朗的浊世公子。

  李定国的提议,得到原是明军官吏的官员的支持。

  但却遭到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三人一致的反对。

  “此言大谬,我大西与明狗仇深似海,咱们前去投降,岂不是羊入虎口?”

  孙可望他们这些人,因为道路阻隔,加上信息传播的速度缓慢。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夔东方向的李过、高一功已经率部归顺了大明。

  故而在孙可望他们这些人看来,投降明军无疑是送死。

  十几年的叛乱,大明说白了,就是他们这些叛军给打没了的。

  在这个时候,投降大明,这不是去送人头吗?

  其次,孙可望内心也有私心。

  如今虽然成都丢了,当年他们大西军在蜀中经营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