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史可法满意而归



  汉水之上,一艘顺水而下的楼船上。

  头戴瞻帽的史可法,身披着大氅,迎着清晨的寒风的他,内心却是一片火热的。

  通过昨日与朱云飞的促膝长谈。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他也坚信朱云飞,一定会信守承诺。

  “为万世开太平,如此伟大的理想,也只有太傅才能够做到吧。”

  “我史可法与太傅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

  心生感慨的史可法,想到朱云飞说的理想,不由感慨的叹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老有所养,幼有所学,贫有所依,病有所医,各族和睦,万民安居,开创盛世,永享太平。”

  “我史可法在此立誓,此生将追随太傅,开创这盛世太平。”

  史可法此次代表朝廷前来探望受伤的朱云飞,除了探病外,最重要的是还是打探朱云飞究竟是怎么想的。

  随着福建、江西的光复,湖广的接连胜利。

  朱云飞的声望,朝野上下,已经无人能够企及。

  身为如今朝中内阁五大大学士的史可法,内心对于大明显然是忠诚的。

  同样,高弘图、姜曰广对于大明,也是忠贞的。

  虽然小皇帝朱弘祛,因为接连的惊吓,已经成为一个痴傻之人。

  但这并不妨碍朝政的运转。

  大明的皇权和相权,虽然冲突激烈,但同样却又可以各自运转,互不牵涉。

  小皇帝痴傻,软禁深宫之中,成为象征的吉祥物。

  对于内阁衙门来说,丝毫不影响朝局。

  事实上大明嘉靖,万历两朝皇帝,虽然没有失去皇权,但他们同样可以常年不上朝。

  可大明的朝政,却依旧能够在内阁的运营下,丝毫不影响朝政的运转。

  尤其是现在,上有皇太后张嫣坐镇,下有内阁六部秉政。

  朝廷的运转反而更加的有效率,很多重要的事情,内阁五大学士,与六部尚书商议之后,就可以请旨执行。

  史可法这次来安陆的目的,就是替高弘图,姜曰广试探朱云飞,有没有篡位之心。

  只要朱云飞没有篡位之心,他们三个都会配合朱云飞,让大明朝廷继续运转下去。

  反之,他们三个只能与朱云飞背道而驰。

  虽然他们没有能力推翻朱云飞,但也会煽动朝臣,给朱云飞下绊子。

  毕竟他们身为内阁大学士,三人联手的话,朝野上下至少有一半的官吏,会跟着他们一起闹事。

  但时候即便朱云飞真打倒他们,那也只会是两败俱伤。

  史可法之所以敢做这个出头鸟,除了他与高弘图,姜曰广,二人结成了同盟外。

  六部尚书中的礼部尚书左懋第,工部尚书黄道周也城外他们的坚实同盟者。

  他们的初衷不是对抗朱云飞,而是为了保护皇位的合法性。

  维护大明皇权的合法性,就是保护读书人的前途。

  但是,史可法没有想到,朱云飞却给了他另一个答案。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句出自圣贤之书《礼记》一篇的开篇八个字,却被朱云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就跟之前朱云飞,之前曾在顾炎武之前,喊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自女真建奴入寇以来,朱云飞对天下人喊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显然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

  因为这些年来,朱云飞一直在身体力行,实践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

  史可法是懂兵法的,也懂治国理念的。

  朱云飞的所作所为,固然有激进的行为,但事后再看,显然是利大于弊。

  就拿血溅朝堂,快刀斩乱麻处决了阉党一事。

  虽然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但效果同样是惊人的。

  如今朱云飞明确承诺,他没有做皇帝的野心,此生惟愿天下太平。

  甚至,朱云飞还当众立下誓言。

  只要皇太后张嫣在朝一日,他就是大明最坚定的护国大将军,若有二心,定会受万箭穿心而死。

  如今朝中可是有不少传言,说朱云飞深的皇太后张嫣赏识,是因为二人有私情。

  虽然没有证据,史可法也不太确信。

  但史可法还是听姜曰广说过,皇太后与朱云飞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