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处境多艰难-第2/5页



  

      这个时候,皇帝的话语权开始受到影响,皇帝更多的时候已经难以乾纲独断,要受到士大夫们这个阶层的影响。

  

      而士大夫们这个阶层则愈发的展现出对这个国家的掌控能力,到了英宗土木堡之变以后,勋贵们集体扑街,皇权手里的枪杆子变得没有以前强有力。

  

      士大夫们掌控了国家文武部门,对国家的掌控能力更加强大。

  

      逐渐,士大夫阶层依靠内阁,已经不是简单的听从于君王,他们开始左右君王,甚至开始产生了摆布君王的野心。

  

      但是奈何大明的君王,都不是愿意让人百步的乖孩子。

  

      到了弘治皇帝这里,更是鲜有的出现了明君。

  

      弘治皇帝登基十七年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外部边疆没有战事,内部提拔了一系列的正直的官员,让政治变得清明起来。

  

      国力自然不停的上升。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现象,用不了多久大明或许会走向一个新的方向。

  

      但是这一切都在弘治十七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改变,达延汗小王子突然对大明动手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疥癣之患,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包括弘治皇帝本人,都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里。

  

      但是事实就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大明陕西的精锐部队全线扑街,大范围的被人打败。

  

      敌人占领了灵州、清水营边关堡垒丢失不计其数,重要物资损失殆尽。

  

      这个时候,过惯了幸福生活的士大夫们依然不愿意发动战争。

  

      因为他们比弘治皇帝更了解国家的情况,同时他们也隐约的感觉到了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那种事弘治皇帝妄图改变国家逐渐趋向于稳定的政治状态。

  

      弘治皇帝并不希望大明的皇帝最终成为一种威权,而是希望国家的权力,真真正正的掌握在君王自己手里。

  

      所以他出手了。

  

      他希望借助前线的战事,重新扶持军方的实力,让皇帝手里的枪杆子变得更加有力一些。

  

      同时通过各方的渠道,打击已经露出了破绽的隐藏在国家内部的蛀虫。

  

      最终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

  

      士大夫们一个个都非常聪明,他们很明白,弘治皇帝的做法,是妄图改变这延续了多年的祖宗发。

  

      让内阁为代表的士大夫们重新成为皇权手下的傀儡,而并不是皇权成为士大夫傀儡。

  

      一个人摆布一群人唱戏,和一群人摆布一个人唱戏的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

  

      不过弘治皇帝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意识到祖宗法有问题的时候,他第一反击的手段却也是祖宗法提供的力量。

  

      他依靠卫所制度迅速调集陕西前线几乎所有的部队。

  

      想依靠卫所的部队暂时阻止达延汗小王子。

  

      结果让弘治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卫所制度经过多年的变化,早就趋向于崩溃了。

  

      一支五千六百人的队伍,真正存在的兵员未必会超过半数,甚至连五分之一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