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文安之



    所谓菱东十三家是以李自成妻子高氏创建的忠贞营为骨干,然后联合川东一带地主武装形成的抗清势力。

    这股反抗势力矢志不渝,战斗到了最后。

    历史上在永历死于缅甸后,任然坚持抗清,可以说是明末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丝光。

    十三家除了三谭、王光先外全部恪守臣节,宁死不降,在明末那群毫无气节的武将中间可谓是鹤立鸡群。

    文安之去年四月就被明廷派到重庆一带联络菱东十三家攻打重庆,以此牵制满清进攻云南,但是去年十一月,由于三谭叛变,最终功败垂成。

    本来按照历史轨迹,他会在今年九月份郁郁而终。

    但是没想到在五月初的时候,突然收到冯双礼的来信,说大明在昆明全歼满清二十万,天子亲率大军东进,峰回路转,大明不仅起死回生,还咫尺杆头更进一步,中兴有望。

    而现在明军已经占据遵义,再次邀请菱东十三家合兵攻打重庆。

    刚收到这封来信的时候,文安之和菱东十三家几乎没人相信。

    大明垂危几十年,好消息没几个,坏消息倒是一个接着一个,让他们不仅对这个消息产生怀疑,甚至怀疑送信的信使是不是满清假冒,诱使他们再度出击,从而一举歼灭。

    但是随着冯双礼的信使越来越频繁,规格也越来越高,派出的信使,也终于有文安之认识的人了。

    与此同时,他们的探子也的确发现不仅是遵义,就连重庆的前哨巴县都已经被明军占据。

    到了此时,文安之与菱东十三家才相信事情是真的。

    而后彻夜癫狂,一扫之前阴霾,而后迅速与冯双礼合兵重庆。

    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见明军势大,于是坚壁不出,明军久攻不克,一时无奈,只能扫荡周边,徐徐图之。

    冯双礼与菱东十三家却没有丝毫的气垒。

    因为明军在荆襄的攻城略地的消息不断传回,让他们对未来的局势十分乐观,尤其是陛下准备攻克宜昌,与他们会师菱州。

    文安之内心激动不已,十分想见一见传闻中那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天子,于是与冯双礼商议,分兵围困菱州,接应天子。

    菱州虽然是三峡起点,位置也算重要,但是十分不利于筑城,因为此地多是崇山峻岭,

    即不能引用长江之水作为护城河,又要远离高山。想寻找一个平整的地方十分不易,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城池的规模。

    再加上菱州想来贫困,修筑雄城也没那个人力物力,这城修的也不可能那么厚。

    所以这城墙只有三丈左右,但就是这么一座城池,菱东十三家这么多年却没有攻下来,可见其战斗疲惫。

    虽然号称拥有十万部众,但是其实多是妇孺老人,多是以前顺军的家眷,不忍舍弃,青壮本就不多,又没有什么攻城器械,攻不下来也是常理。

    但就这弱小的战斗力,却能同意明廷的围魏救赵之策,以这么些人攻打重庆,吸引清军注意力。

    其忠贞可见一般。

    这也是朱肆执意来见一见这些人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人在明末这个乱世中太少,太少了。

    菱东十三家合意,特意选了李来亨、贺珍、王光先等部近两万人,与文安之围攻菱州。

    说是两万人,其实能战之兵只有七八千,其他的多是凑数的。并且就这七八千人的战斗力只怕与明军的辅兵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