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臣子-第2/3页
面对这种局面,明军上下默契的知道,应该让晋王出马了。
朱肆也不迟疑,立即就写了一封诏书,招李定国来荆州主持大局。
诏书八百里加急飞往昆明。
在昆明的这段日子里,李定国过的并不舒服。
倒不是因为天子让他远离战场,有些冷落他的意味。
到了这个地步,沦落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保护。
李定国在昆明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样。
他被昆明的内阁文官给架住了。
那日朱肆执意离去,雷跃龙、方瑞士,张佐宸等直接挂冠闲赋,尽管朱肆没有批准,但是他们已经全然不理国政。
大明文官本就匮乏,战事结束后,又百废待兴。
但是现在事务无论大小,内阁处理完意见后,甚至有些奏章直接连票拟都没有,就直接送到晋王府让他定夺,就连让太子返回昆明这种事情也是一样。
简直拿他李定国当皇帝一样对待。
李定国每日如坐针毡,他知道这是内阁文官心里憋着一股气,是用一种看笑话的心态在对待他,只要他表现的稍有僭越,指不定会招来什么口诛笔伐。
同时这也是内阁官员,六部九卿对于天子的怨望。
既然天子这么信任晋王,甚至不惜以命相救,那么就看看你这个宝贝晋王能不能完全替你治理好这个国家。
在古时,臣子常以美人自比,以男女自比君臣,从屈原的《离骚》开始,这种比喻在诗词文章上比比皆是,如今内阁九卿这模样,不恰恰是女子吃醋的模样吗。
李定国长于军略,短于治国,骤然让他处理,怎么不纰漏四出。
内阁文官对此也是视而不见,文官们这种风气也让原本偏向晋王的文官也保持沉默,甚至连孙顺和金维新对待晋王都不再执主公之礼了。
到这个时候,他们越是与晋王亲近,越是会让别人抓到辫子,为了不引起天子猜忌,他们也会刻意保持距离,这既是为了大明,也是为了晋王的名声着想。
所以整个昆明没有几人肯帮助他。
让李定国每天都战战兢兢。
内阁文官可以摆烂,他不能,否则便是对不起天子救命之恩。
随着明军攻略的地盘越大,李定国越来越感到吃力,比之面对尸山血海还要让人感到压力巨大,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差点一病不起。
就在李定国最艰难的时候,雷跃龙直接登门,在门口指着叫骂李定国,指出他最近时间为政种种过错。
李定国一听到这个消息,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便跑出来认错道歉,泪眼婆娑,十分激动。
雷跃龙此时上门指责,对他而言,雪中送炭都不足以形容,夸张一点再造之恩也算得上。
因为这代表雷跃龙把他是个大明臣子看待,而不是一个封无可封的藩王对待。
他只有融入大明臣子这个身份,才能在这个崭新的大明继续存在,发挥他的价值。
雷跃龙在骂了他之后,便以草民的身份,去内阁应聘了一份“倒茶”的差事。
大家都不傻,知道雷跃龙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等战事告一段落后,这首辅之位必是他雷跃龙,再说了他辞职,天子没有批准,他雷跃龙还是内阁大学士,所以这政务当然要交给他过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