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没钱,拉赞助啊……-第3/4页



        孙举文想要发怒,被张博志拉住。

        张博志看着朱允炆,摇头叹息道:“长江水凶险难测,现在看着没多少危险,风平浪静,水底可是吃人的。寻常人怎么可能为了一点钱财而冒性命之危。”

        朱允炆了然地点了点头,道:“那就是钱没给到位,请不来水性精熟之人是吧?看你们优哉而来,又无随从,应是本地之人吧,说吧,什么价可以请来高人。”

        孙举文、张博志对视了一眼。

        两人在镇江也算是饱学之士,对书法一道更是痴迷。对于《瘗鹤铭》的丢落江中扼腕叹息很久,也曾动过找人打捞的心思,只不过寻常人根本就是骗钱而已,到不了江底就冒了出来。

        而一些水性特好的人,他们不是被商人圈养,就是随时听候官府征调,或是自抬身价,或是畏惧江底暗涌,轻易不卖力。

        可是就算是他们卖力,以孙、张两家的财力,根本请不动这些人。

        “五十两。”

        张博志有些无力。

        五十两,似乎不多。但对于寻常书生之家,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他们无法承担。

        要知道十两银子,足够寻常的五口之家一年花销。

        像是一些电视电影里,一些百姓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十两,这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几十两银子很可能是一家人一辈子的积蓄,谁可能一下子拿出来。

        朱允炆微微皱眉,这个数字确实不少,和过年捞个尸体要几万差不多了。

        虽然朱允炆不缺这笔钱,但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自己掏腰包嘛。

        “你们就没想过找人拉一笔赞助费?”

        朱允炆问道。

        “何为赞助费?”

        张举文与张博志愣住了。

        宁妃忽闪着眼睛,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笑道:“这普天之下,对《瘗鹤铭》所在有兴趣的人很多,无论是朝廷大臣,还是一些士绅,亦或是各地名门望族,对此总会有些想法。你们就不知道书信几封,告知对方,现在《瘗鹤铭》就在江底,只要略尽绵薄之力,定能让《瘗鹤铭》重见日月,到时,刻其功德名于《瘗鹤铭》一侧,岂不是美哉?”

        张举文看向张博志,不雅地张着大嘴巴。

        张博志猛地拍手,赞道:“我们为什么就没想过如此?”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自己是文人没钱,但不意味着其他人没钱啊。

        现在的内阁大臣解缙不也是一个书法大家吗?他虽精绝小凯,但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以他对书法的热爱,未必不愿意出一笔力啊。

        至于将消息传到解缙手中,那也是容易的,毕竟都是在文化圈混的,谁不认识几个朝廷里混饭吃的,哪怕是打过一次招呼,见过一面,那也算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