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想要你不给我-第2/3页



        朱允炆待在武英殿处理着奏折,身后两个小宫女一直在扇扇子,累得香汗淋漓,衣服都有些透了,也不敢停下来。

        “好了,你们下去吧。”

        朱允炆拿起一把折扇,有些不忍心。

        值得欣慰的是,南直隶各地都奏报了丰收的消息,这不仅意味着一条鞭法真正第一次落在了百姓身上,也意味着大明朝的农税革新第一次走入现实。

        用不了几个月,国库便会充盈起来,到时候,新军之策是不是可以再延伸一些?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在其他藩王封地施行新军之策,效果都可以预期,但唯独有一位藩王特殊,哪怕是引入了新军之策,也未必能留住人心。

        这个藩王,便是宁王朱权。

        朱权与其他藩王不一样,其他藩王手中的兵,基本上都是朝廷经制之兵,是朝廷编制内的军士,身上流淌着的,是华夏人的血液。

        可朱权手下的兵,是朵颜三卫,是以蒙古人为主体的雇佣兵。

        虽然这些人吃的是朝廷拨付的粮食,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只是臣服于大明,听从大明的调遣,但并不承认自己是明朝的人。

        这些雇佣兵彪勇善战,骑术精良,若只是几百几千人,分流、同化、内迁,还容易控制,可这些人,不是几千人,而是八万人。

        嗯,八万还都是骑兵精锐,在这八万后面,还站着一大堆放羊娃、放牛娃……

        几十万人口呢,一旦引入关内,哪天他们和鞑靼、瓦剌一碰头,相约里应外合,抄起家伙造了反,那谁能抵抗得住?

        朵颜三卫,实际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

        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

        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

        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

        摊开地图看看,这是很大一片区域,可不是几里路,几十里路小小的一片区域,其面积甚至超出了朝鲜半岛。

        因为朵颜卫也被称之为兀良哈卫,所以其所在的区域,也被称之为“兀良哈地区”。

        历史上,朱棣造反时,便用计谋从宁王手中抢走了朵颜三卫,并借助朵颜三卫,屡破朱允炆的大军。

        靖难成功,朱棣上位,朵颜三卫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

        朱棣也仗义,给朵颜三卫封赏之后,又安排他们回去放马了。只不过,朵颜三卫的野心,已经从靖难中滋生出来。

        回去没多久,人家就开始活动,准备占据更多的牧场,甚至想要把大宁一块拿走。

        后来反反复复,朱棣亲征时,总会时不时照顾下这些昔日的小弟。

        朱允炆清楚这些人是不太可能一直屈从于大明的,他们的臣服,只是因为被打败了,为了能够活下去,不得已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