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马恩慧不懂商业-第3/4页



        “看到没有?”

        朱植对朱耿问道。

        朱耿坚定地摇头,说道:“我什么都没看到,没看到!”

        朱植重重点头,自己也没看到皇上船上有女人!

        死都不能说啊!

        “还去找你那位红颜吗?”

        朱耿有些颤抖地问道。

        朱植低头看了看,哭丧着脸,说道:“我们还是回府吧。”

        上了岸,朱允炆带着马恩慧,进入这家店,询问一番,又进入那家店,和掌柜的聊上几句,直至夜深人静,才返回皇宫。

        宫廷御筵吃多了,偶尔吃点民间点心、美食,也是不错的。

        起码,马恩慧的胃口是好了许多。

        卧榻之上,朱允炆翻看着《宋史》,马恩慧端来一碗参汤,坐在一旁,说道:“皇上此番出行,是为了商税之事吗?”

        朱允炆点了点头,对马恩慧说道:“士、农、工、商提了上千年,商人一直处在最低的地位,这是不合适的。”

        “皇上此言,臣妾可不敢,商人四处流动不说,且不事生产,却聚拢财富,盘削百姓,太祖禁商,可是深得民心。”

        马恩慧反驳道。

        朱允炆将《宋史》合拢,放了下来,叹息道:“连爱妃都如此想,可知商业改制,比那农业改制,更难百倍。”

        马恩慧不解地问道:“皇上为何要放开商禁?若是如此,百姓人人从商,那大明土地,岂不荒芜?农田杂草丛生,大明如何富庶?”

        朱允炆皱眉。

        后世搞市场经济,商业竞争如此激烈,也不见所有百姓都从商,怎么到了这古代,就这么多顾虑?

        从商也需要有头脑,不是说揣着几文钱,从广州进了货,到了南京就能卖出去,还能赚到钱。

        这需要本钱,需要成本,需要销售,需要进销渠道。

        当然,也需要纳税。

        商场如战场,商场上壮烈的比例,未必低于战场壮烈的比例。

        “解禁商人,可以增加税收,改善财政。未来的大明,可是需要很多钱财,才可以支撑得起来啊。”

        朱允炆想要打造一个真正繁荣富裕的大明帝国,可野心勃勃的计划,总受制于有限的财政。

        单以新军之策来论,这些士卒为国戍边,大明百姓都欠他们的恩情!以大明当下的财力,根本不足以让新军之策普及全军!

        户部也不可能将所有财力都投入军队之中,毕竟大家是需要吃饭的,老婆是需要买首饰的,孩子是需要上私塾的,朝廷没钱发工资的话,还怎么干活?

        没钱,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