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抬望北,汝勿秀-第2/3页



    只可惜对方穿着便服,看不出是什么官员。

    不过此人身上的长袍、腰带做工考究,身后还跟着两名身材壮实、极有规矩的侍从,显然不是一般人物。

    再看掌柜诚惶诚恐的样子,这人必然是城中的掌权人物…

    赵斌心中一惊,暗叫大意。

    他一个贼二代,哪敢暴露在这样的人物面前。

    于是躬身说道:“回大官人,晚生只是幼年时有幸在书院草习过几年诗书。”

    “谦虚了。我大宋文治昌盛,各县都设书院教授管理,对百姓向来有教无类。寻常百姓能够读书识字,虽然难得但也算不得什么。不过书院大多并不教学生通古识人,你能随口道出数百年前人物的诗词,岂是用区区草读数年能够盖过的?想必是另有家学吧?”

    说着,他又细细打量了赵斌一眼,面露疑惑:“你不是本地人?”

    赵斌暗暗叫苦。

    看了眼旁边低着头气都不敢大喘的王掌柜,只得把前面忽悠的那套说辞又讲了一遍。

    “兴元府人士…嗯,倒也难怪…”

    幸好这位全大人似乎并不是兴元府的人士,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指着头上的牌匾主动向赵斌解释道:

    “你别听这老汉胡说,陈伯玉当年随军北伐虽然路过此地,但并未留下笔墨。这牌匾是我朝名士有感于涪王(吴玠)一生北伐夙愿不得实现,感慨之余写下用来激励后人的。只可惜了,我辈后进不够争气,徒另先人蒙羞啊…”

    赵斌脸色肃然起敬,毫不犹豫地选择躬身拜别:“原来如此…多谢官人解惑了。可惜在下还有事要办,就此告辞。”

    这反应,直接把这位全大人和王掌柜等人给惊到了。

    因为按理来说,他应该顺着全大人的话,追问这名士是谁的。

    然后一个指点,一个虚心求教,宾主尽欢。

    这是古人身份、辈分不同的人初识时的默契,以此建立初步的交情。

    甚至聊高兴了,还能彼此挂个老师、学生的名头,日后好彼此亲近、拉拢。

    这是基本的为官之道。

    不过赵斌并不知道这些,一心只想摆脱麻烦。

    他朝着全大人一抱拳后,匆匆收起掌柜的放在桌上的小布包走出了客栈。

    “…”

    全大官人看着赵斌离去的背影,面带疑惑。

    “掌柜,那是何人?”

    王掌柜立马翻出之前记录的小本本,将赵斌三人的信息说了一遍。

    全大人却不满地皱了下眉头:“就这些?”

    掌柜闻言哆嗦了一下,结结巴巴说道:“回,回县尉,老朽,老朽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啊…”

    原来,这人居然是石泉县新上任的县尉。

    并且还是集县令、县丞等实权一手抓的县尉,难怪王掌柜身为全县最大客栈的掌柜,会怕成这样。

    全县尉一言不发地凝视着王掌柜良久,看得他额头冷汗直冒,这才不咸不淡地说道:“看着点那三人,有情况随时向衙门汇报,但不要打草惊蛇。”

    王掌柜如蒙大赦,忙不迭地屈伸连拜:“多谢官人,多谢官人,小老儿回头必定用心看好那三人,不敢疏忽。”

    全县尉嗯了一声,带着人径直离去…

    出了门,他便对身边一孔武有力的随从吩咐道:“张义,刚才那人谈吐不俗,更可疑的是明猜到我为朝廷官员却无多少敬畏、亲近意思,反而急着要离去…你去探探情况,看看对方是什么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