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陈晓霞
第94章 陈晓霞
2001年6月23日上午十点,弯弯北部下着小雨。
李声耀在一名本地人的陪同下,坐着车前往目的地。
以他穿越者的目光看,弯弯的建筑非常小气,高大的写字楼极少,绝大多数都是五六层的小楼,街道也不宽敞, 很像内地那种老旧的规划不好的小县城。
十几年后,内地大多数小县城都修了新城区,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街道多是六车道,比此时的弯弯省会还要漂亮。
不过若是以现在的内地弯弯对比,弯弯还是要繁华许多。
街道上的老百姓,穿着气质要时尚一些。
此时陪同的本地人就以一种城里人看乡下人的态度,得意介绍着弯弯。
李声耀懒得理会这样的小卡啦,他看着窗外, 偶尔应一声,心中想着弯弯那些传世电影。
《一一》,《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枯岭街杀人事件》……
弯弯大导演们有着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他们喜欢用一些小人物来记录时代。
而且故事编的非常好看有趣。
这一点来说内地大导演还是有些差距的。
李声耀现在名声不响,时间也赶。
他日若是得闲,他真的很想去拜访杨德倡,侯孝弦这样的电影大师。
小车转来转去, 二十分钟后, 他们来到了目的地——鸡笼新明街76号住宅。
这是一栋非常普通的小院子,但这里边的主人可不一般。
主人名字叫陈晓霞,被外界称为华语乐坛流行教母。
这个教母跟柴智平那个不一样,柴智平是站在风口上,运气成分大。
这位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七岁开始写歌,十四岁开始卖歌赚钱。
齐秦还是搬砖小哥的时候, 她手把手教齐秦唱歌弹吉他, 亲手捧红了齐秦。
接着她又以《谁的眼泪在飞》,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捧红了孟庭苇。
她在李声耀穿越前,写了六百多首歌,其中有《约定》,《十年》,《魔鬼中的天使》等等大热歌。
她的歌带着一股民谣的味道,娓娓道来,非常的生活化,她喜欢用人生的点滴来记录感情。
而且她的创造周期非常长,七十岁的时候还在写歌,这一点尤其难得。
这样的大拿,实力足够强,给《冬季恋歌》写歌编曲配乐,完全没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打动她。
幸好她也有缺点。
陈晓霞和绝大多数的弯弯艺人差不多,自小家境贫穷。
不过和其他艺人长大后扣扣索索,仔细守着钱包不一样。
陈晓霞小时候穷,长大后花钱花的快,可以说毫无计划,人家是月光,她是日光, 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样的状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经常没钱吃饭。
据说齐秦每隔几天就会给她钱。
九十年代,陈晓霞年龄大一些,花钱稍稍节制,还买了房子,不过她一向不爱存钱,银行卡余额永远不怎么多。….
只要有人邀歌,她一般都会接。
质量就难说了。
她早年给齐秦写了不少歌,后来不写了,她说自己后来写的歌都配不上齐秦。
由此可见她自己对后期歌曲的看法。
李声耀不指望陈晓霞给他写出《十年》《约定》这样的好歌,歌曲方面中上水平就行。
他更加期望的是陈晓霞帮他配乐,为《冬季恋歌》营造一种淡淡的哀伤感。
“咚咚咚!”
李声耀上前敲门,很快就有一名五十几岁的阿姨上前开门。
李声耀早有预约,说明来意,阿姨引着李声耀进入小院。
“她还没有起床,你们等一等,自己坐,我喊她起来。”
李声耀在客厅找了一把木椅子坐了下来。
这客厅的家具都是木制的,没有沙发,椅子看着有些旧,不过挺凉快的。
不久后,他要找的人出来了。
陈晓霞看着五十岁左右,身高中等,长发,皮肤黑黑的,长相有些像是弯弯土著,略胖,气质很像那种快要退休的大婶。
如果不是早就知道陈晓霞就是这副样子,相信没有人会相信这位就是华语乐坛教母。
“你就是李导演哦,你坐哇,等我洗一把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