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凯山丰威汉市-第2/4页
    
    清莱这个地方也穷,但是这边环境还挺不错的,风景很漂亮,跟李声耀想象中的边境城市,气质不相符。
    他接着赶到了老/挝,老/挝其实有机场,不过班次不多。
    李声耀他们从泰兰德去老/挝,坐火车要快的多,他们是坐火车过去的,刚刚出了万象火车站,便感受到一股黄沙扑面而来。
    这个火车站距离市中心还有一段距离,火车站外啥东西都没有,满是泥灰的土路旁边建了几家小店,都是一层的瓦房,十几辆三轮车停在树下,招呼来往的旅客。
    这样的发展水平,不客气的说跟国内小县城的火车站都比不了。
    不过想到这个国家只有几百万人,那就释然了。
    李声耀一行人很快等来了接送的车,接着他们坐上了一辆大巴车,朝着万象行去。
    一路上感觉就像是坐摇摇车,颠簸不断。
    此时天气很热,大巴车没有空调,但大家早早关上了所有的窗户,因为这土路灰尘太大了。
    开着窗的话,满是灰尘。
    不久后,他们赶到了万象,道路依旧破烂,而且这边工地很多,空气很差,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助理在旁边拿着手机拍摄,一边拍,一边说道:“老板,这个地方其实就很像边境城市,我刚刚发给我朋友看,他们都以为我们到了中/缅边境。”
    万象这个时候真的穷,现在搞建设,工地多,都是内地公司过这边来开发了。
    如果不是华夏想要带带这个小老弟,老/挝更穷。
    万象的确可以当成电影中的边境城市。
    副导演在旁边立即说道:“老板,我们当时考虑过万象,不过我们的故事比较特殊,大家伙还是觉得不要在万象拍摄,毕竟这里是人家首都。”
    电影中境外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好地方,帮派横行,枪声不断,街道上还有吊起来的尸体。
    李声耀在电影中并不会明确点明是那一座城市,就是用A市代替。
    以此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副导演们的觉悟还可以。
    毕竟老/挝跟华夏关系友好,没必要黑人家。
    “没事,我也觉得在万象拍摄不好。”
    就这样,李声耀他们仅仅在万象住了一晚,随后便离开了,一路北上,观看了凯山丰威汉市,巴色市,琅勃拉邦市。
    一天一个地方,都是坐车去,路上颠来颠去,李声耀一群人都很难受。
    幸好他们找到了合意的地方,这个城市就是凯山丰威汉市。
    凯山丰威汉市是老/挝第二大城市,这个时候市区已经有十万人口。
    这座城市在老/挝被称为“天堂里的城市”。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老/挝百姓还是见识少了。
    市区几乎没有高楼,绝大多数都是一层的平房,少数是三四层的小楼,不用BBC的阴间滤镜,直接拍摄,就感觉房子灰蒙蒙的,非常的破旧。
    老百姓穿着一样很糟糕,很多人都穿着草绿色的内地民兵军装,或者是绣着某某中学的短袖。
    他们当然不是来自国内的军人,也不是来自国内的中学生。
    这样的衣服是国内老百姓不要的,丢进垃圾箱,或者是捐物箱的旧衣服。
    那些有商业眼光的人回收,洗干净后打包拿去穷地方售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