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杨广臣将——卢楚、赵长文、王通等-第4/6页
杨善会在镇压农民起义运动中,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擢升为朝请大夫,清河郡丞。后又拜清河通守。高士达的余部在窦建德率领下继续反隋,杨善会又领兵镇压,终被义军击败就擒。窦建德欲让杨善会参加农民起义军,但杨善会执意不从,于是被杀。
杨文思,字温才,弘农华阴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北周小冢宰杨宽之子。凭借父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平定十姓獠民反叛,迁翼州刺史。跟随陈王宇文纯攻打北齐,屡立功勋,授上仪同三司、永宁县公。镇压寿阳稽胡刘叔仁之乱,迁朔州刺史。参与平定相州刺史尉迟迥叛乱,授上大将军、洛川县公,授隆州刺史。
隋文帝即位,进爵正平郡公,出任魏冀二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历任民部尚书、纳言、左光禄大夫、平舒侯。卒于江都,时年七十,追赠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谥号为定。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隋朝大臣,邳国公苏威之子。自幼聪敏,很有口才,八岁能诵诗书,擅长骑射。十三岁时,随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赌得杨雄骏马。十四岁,与众儒辩论,口齿伶俐,深得赞赏。成年后,博览群书,尤精钟律。杨素对他的才华十分赏识。隋炀帝即位,以为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炀帝征辽东,苏夔随征,拜朝散大夫,立下战功,进位通议大夫,卒年四十九,赠鸿胪卿,著有《乐志》十五篇。
来整,广陵人,隋将领,荣国公、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第六子。骁勇善战,屡从征讨,所向皆捷,善抚军士,击民军多奏捷。诸敌作歌说:“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位至左光禄大夫,江都之难,与来护儿同为宇文化及所杀。
斛斯政,复姓斛斯,司州洛阳人,鲜卑族,隋朝政治人物。明悟有器干,初为皇帝亲卫,积累军功,授予仪同。大业年间,拜尚书兵曹郎,倚为心腹股肱,交好太尉杨素和杨玄感兄弟。朝廷经略四方,军国多务。斛斯政果断干练,以为兵部侍郎。参与杨玄感反叛,事情败亡后,逃往高句丽。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句丽献出斛斯政求和,解送京城,以酷刑处死。
宇文皛,字婆罗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隋朝外戚大臣,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安德县公宇文静礼第三子,母为广平公主。幼年丧父,养于宫中,深得舅父隋炀帝杨广喜爱,起家太子左千牛。跟随隋炀帝出巡于江都,誓死保卫隋炀帝,遇害于江都宫变。
宇文协,代郡武川人,鲜卑族,隋朝大臣,驸马宇文静礼之子。门荫入仕,起家武贲郎将,授右翊卫将军,扈从隋炀帝南行,遇害于江都宫变。
宇文静礼,宇文庆子,河南洛阳人也。初为太子千牛备身,寻尚高祖女广平公主,授仪同,安德县公,邑千五百户,后为熊州刺史。先庆卒,子协,历武贲郎将、右翊卫将军,宇文化及之乱遇害。
灵裕法师,隋代高僧,定州钜鹿曲阳人,俗姓赵。从赵郡应觉寺明、宝二禅师出家,前往邺都,从道嚫习地论学,返回定州受具足戒。依昙隐学律;随安、游、荣三师学《杂心》,从嵩、林二师学《成实》。此后,致力于着述,师通达《华严》、《涅盘》等大小乘经典,声名远播,世人尊之为“裕菩萨”。晚年,隐居相州演空寺,世寿八十八。着
阴世师,字秉,武威郡姑臧人,隋朝时期大臣,司空阴寿之子。个性忠厚,颇有武艺,少以父功,拜仪同三司,迁骠骑将军。隋炀帝即位后,迁张掖太守,击退吐谷浑和党项,累官左翊卫大将军,隋炀帝东巡,授西京留守,辅佐代王杨侑。抵御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兵败被杀,时年五十三岁。
骨仪,本姓仆骨,天竺人,胡族,隋朝大臣。秉性刚鲠,励志守常,介然独立。开皇初年,拜侍御史,处法平当,隋炀帝嗣位后,迁右司郎中,拜京兆郡丞。联合阴世师守备长安,抵抗唐国公李渊,坐罪赐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