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雀舌 1练兵
第三卷雀舌
绿茶春茶根据外形和茶青芽叶生发的程度可以分做“莲心”、“旗枪”、“雀舌”和“鹰爪”。这些称呼古已有之。宋代熊蕃在《北苑贡茶录》中写道:“凡茶芽数品,最上者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挺,故号芽茶;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由此可知在宋代,对茶叶的划分就有了一定的等级,而且按照茶叶的嫩度分出了优劣,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茶叶等级分类。茶叶中的“莲心”,指的是一颗单独的芽头,因形似莲子中间的莲心而有这个称呼。茶芽经过生长,已有嫩叶伸展,展开的叶如旗帜,芽头似枪,所以称为“旗枪”。一芽一叶称“一枪一旗”,一芽二叶称“一枪二旗”。而“雀舌”是形态上的比喻,指“像麻雀舌头的茶芽”,宋代的“雀舌”指的是的小芽,“鹰爪”也指的是小芽。
1练兵
吴惟忠练兵的地方位于义乌的西城郊。
这里有一片树林,树林边有一座缓坡小丘,兵营的帐篷就扎在缓坡上。
沈叶嘉到的时候正赶上一场秋雨方住,映入眼帘的场景令他震撼。只见几千人的士卒兵将齐整地挺立在树林边,被雨水浇过的发髻和军衣均已湿透,水珠顺着将士们的脸庞滚下来,又沿着皮甲滴落到地面。
沈叶嘉分明听见了水滴落地的声音,“滴答”、“滴答”的,却没有一个人动一动。
一排排的兵卒与岿然不动的树木自然地融为了一体,远望去只是树林穿戴着盔甲,盔甲罩上了林木!
早听说撼山易、撼戚家军难,如今算是亲眼见到了。
沈叶嘉望着那些兵士们,心中激荡起敬意,还有些热血沸腾!
“是你要见我?”吴惟忠走到沈叶嘉的身边。
“见过将军!”
“你见我所为何事?”吴惟忠的脸上有晶莹的水珠滑下,眼睛里透露出的是宁静的坚毅。
“我受阳羡数万父老乡亲所托,来给戚家军送我们筹措的军资。”
“哦?从阳羡来?昨日有阳羡的茶商送茶来犒军,可也是你们?”
“确是我们。”
“有劳阳羡的父老了,这次我们有朝廷拨付的银子。银两充足,阳羡父老的钱,我们不能收,心意领了。”
“将军见谅!我是受托代为跑腿,却无权收回银两。银子不多,只区区二十万两,是我们阳羡商贾百姓的一片拳拳之心,请将军务必收下。”
沈叶嘉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叠银票,银票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沈叶嘉恭恭敬敬地把它们交到吴惟忠的手里,他看着吴惟忠的眼睛,眼里满是诚恳和敬意。
吴惟忠犹豫了一下,笑了笑接过沈叶嘉递过来的银票。“既如此,却之不恭,我便代将士们收下,唯有来日奋勇杀敌以报家乡父老!”
“将军这里若还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忙的,还请不要见外。将军帅我义乌勇士外御敌寇,我们做百姓的能做的都会做,不会犹豫。”沈叶嘉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来表达他的心意,但他说话的语气,还有他神色中流露出的诚意使吴惟忠相信,眼前这个人的话是发自肺腑。
“敢问义士高姓?”
“我叫沈叶嘉,阳羡丁蜀镇人氏。”
“沈义士请入我大帐喝一杯热茶可好?”
“军营简陋,我这里的茶也是沈义士所赠,我就用义士的茶招待义士了。”吴惟忠说着亲自为沈叶嘉泡了一碗茶,用的粗陶的盖碗,显露出豪迈之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