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砚台风波2-第2/4页





    罗绮见罗太妃端详着砚台的脸上泛起一点不好看的颜色,便怂恿着说:“罗绮听闻,当年甯王世子也是不小心摔坏了先帝御赐的砚台,结果就连累了甯王一门贬为了庶人,还将世子发配到了边疆,他可是皇亲国戚,一个奴婢犯了错,也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过呢!”

    元怿听了这话,也确实吃惊,虽然甯王被罚,原因不单纯,但是导火索的确是这件事。

    的确是偏心,罗绮内心极度不忿,低下的头,眼中充满了浓浓的怨恨。元怿的心却明显是偏向紫灵的,若是普通人犯了大错,非杀即流放,竟然只这样轻轻饶过。如果有一天,紫灵犯下更大的错,她定让她万劫不复。

    紫灵心里清楚,一旦惹怒了罗太妃,元怿是她的儿子,有她护着她,自然不会有什么大过,但若是她不能想出个万全之策,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紫灵对罗太妃恭敬地道:“这方砚台缺了一个小口,紫灵一定会自己修好,还给王爷、娘娘一个完好的砚台,若修不好,甘愿承受惩罚。”

    元怿也朝罗太妃曲了下膝,淡淡地道:“灵儿说的有理,求母亲给灵儿这个机会。”

    紫灵知道罗太妃一直对她有成见,心中虽然愤怒,却还要对她维持着尊敬,她温婉地福了福身。

    罗太妃一听,也觉得有理,既然她夸下这个海口,能修好这砚台,想必还是有些本事的,砚台是御赐之物,若能修好皆大欢喜,若修不好,以后再将她治罪就是。

    于是她还是将砚台还给了元怿,道:“怿儿,往后这些贵重之物还是不要拿出来了,母亲交予你保管,也是希望你好好保存它们的。”

    元怿一听这话,心中明了。先帝过世后,所留下的东西大多都在宫里,他们身边已所剩无几,在母亲眼里在贵重的物品却抵不上这些砚台的十分之一。

    “娘娘,这里所有的东西,皆是先帝留给殿下的念想,想必他会好生保管,不会损毁分毫的!”罗绮恭敬地回道。

    罗太妃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面上讪讪地,只对元怿护着紫灵感到了一些不满。

    罗太妃走了之后,紫灵一脸真诚地看着元怿道:“宣仁,今天谢谢你!”

    “说什么傻话,你我之间用的着这么客气么。”元怿充满怜惜地看着紫灵,虽然他相信紫灵不是故意的,是中了别人的计策,若他因此疏远了自己她,与她生了嫌隙失去她,怎样都觉得不值得。

    紫灵看透了他的心思,一脸欣喜地看着元怿,“宣仁相信我不是故意的,我很欣慰,但我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会办到,你不用担心。”

    元怿露出了笑脸,说:“你就这么有把握。”

    “当然。”紫灵看着元怿,十拿九稳的说道。

    端砚

    产于广东端溪斧柯山,佳称端璞。端砚是一种沉积矿床,主要产于泥质页岩中,略呈层状,一般厚度在0.2-0.6米。砚石的矿物主要是水云母类及其他黏土矿物,不易氧化,化学性能稳定,能长期保持不变。同时,砚石中的矿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因此,石质坚实、幼嫩、细腻、滋润,抚之若婴肤,有坚而柔,细而温,有“质刚而柔”“细润如玉”之美称,敲之有“笃笃”的木声。具有研墨无声,发墨不损毫的特点。又因为砚石主要是泥质结构,矿物呈隐晶质微粒,绝大部分粒径小于0.01毫米,颗粒之间孔隙小,结合紧密,形成砚石的吸水性和透水性都很微弱,产生“贮水不耗”“呵之即泽”的良好性能。以岩砚石材质最优。

    紫灵看了一眼砚台,发现除了边角有一些缺损外,并没有太严重的损伤。

    便使用树胶添加相应材质的石粉搅和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将调和成胶泥的填充材料,依顺序粘附在缺失处。待固化后将补配处打磨润滑。

    根据文物修复原则,要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原状也需要按照传统的修复方法,用黄蜡和墨,以火烘烤,修复补正。至此,忙活了半天,砚台又得以重新焕发风采。

    将砚台修好,紫灵便去了清河王府。

    将砚台修好,紫灵便去了清河王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