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襄阳!荆州!-第3/5页
刘备仍然故作愤怒之色,剑擎在手,凛然说道,“哼!无用竖儒,今日断你头也不足以泄愤!吾既是临别之时,也耻于杀汝等士大夫之流!权且将你头寄于项上,待我南渡汉水之后,去襄阳城下再找蔡瑁理论!”
说完之后,便随着诸葛亮的引导,落臂收剑,让军士把宋忠收监,但口中仍是骂骂咧咧。
周不疑看着这一出君怒臣谏,放任他俩将这出君臣戏分演足了。
心里感叹道,刘备能够隐忍一生,而一朝爆发,确实当得起世之枭雄。而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鞍前马后,刘备才可以成为枭雄,而非枭寇。
而自己刚才一番唇舌如剑,能够让愤怒的刘备瞬间冷静,说明刘备已经开始信任自己,而且证明刘备内心里面是很想直接攻入襄阳的,只是苦于没有内应帮衬罢了!
只要刘备力主抗曹,那就是我这个主战的荆州人应该支持的!
要不然,难道还要灰头土脸的回到襄阳,跟着舅舅刘先再投降一次曹操?
怎么可能!曹操与自己的宿主周不疑有杀身之仇,再被舅舅质回邺城让曹操再砍一回?更何况自己可是把曹操的大女婿夏侯楙杀了,没有回头路了!
鉴于此,周不疑决定趁热打铁,继续鼓动刘备夺取襄阳。
“叔父,此人之命,在我等看来,命如纤芥,随时可折。但对于蔡瑁等人来说,既然会选派此人通使曹操,可见此人深得蔡、蒯、韩、邓这些上流士族的推崇,确实可以好好利用之。”
“嗯,贤侄言之有理,听汝方才所言,说可保襄阳,不知有何良策?”
周不疑心里暗笑,确实如自己所预料,刘备一直惦记着自己刚才的那句“入襄阳”。
刘备对襄阳是有很深的执念的,这一点,对于了解历史的周不疑来说,内心十分确定。
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若手中没有襄阳,又谈何“遣一上将举兵以向宛洛”!
也因此,当年在拿下汉中后,汉中王刘备立即加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使关羽地位只在自己之下,虽没有明言让关羽出兵襄阳,但众人都知道,“上将关羽”攻拔襄阳,然后“举兵以向宛洛”。在刘备的“光复汉室”的计划中,这是迟早的事。
再遥想当年,刘备穷途末路,率军民南撤,路过襄阳,驻马城下,呼叫刘琮答话,可刘琮惭愧,紧闭襄阳城门,不敢露面。
刘备见势,竟然在城外摆起祭典,率领自己携带的荆州军民,大张旗鼓祭奠刘表,引得跟随刘备而去的荆州士人百姓都为之落泪。
这是很强大的舆论攻势,刘备辞别刘表坟墓,哭泣而去,这是在向荆州军民郑重宣告,刘表在时,他辅助刘表抗曹。今日刘表不在了,他刘备便独自抗曹!
刘备告诉荆州士人,他就是刘表抗曹方针的继承人,应该取代襄阳城中主降派的政治地位,襄阳应该是抗曹派的襄阳!
在荆州一流士族尽皆降曹的情况下,刘备此举确实赢得了众多荆州次等士族和流寓士族的归附,以至于刘备南奔江陵,一路上军民聚到十万之众。
诸葛亮在当时也曾劝说刘备,趁机攻击襄阳,统领荆州军民一同抗曹,可刘备毕竟实力有限,襄阳是荆州第一坚城,刘表在此苦苦经营近二十年,城垣高,驻兵多。
刘表死后,蔡瑁收缩汉北防线,聚兵襄阳内外,不下五六万人。就凭刘备区区万余兵马,若没有可靠之人作为内应,根本不可能攻下。
刘备更怕的是,若一旦夺城不遂,却又落得夺孤骂名,臭了名声,没人收留,那以后想再翻盘就更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