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宰相府
京城之内,常有数万士卒驻扎。
士卒来源较为混杂,籍贯遍及大夏各地。但所有军队中最为精锐同时规模也最大的,自然是负责护卫京城的京城禁卫。
这支部队足有五万精兵,于前些年被天福帝交给了皇子李谋执掌。
如今李谋领军在外,天福帝自然收回了这份兵权。只是禁卫事务繁杂且规矩奇多,哪怕巡逻交接时也需带有统领的印鉴认证,大规模调动时更是需要虎符与将印同在。
为此,天福帝甚是烦扰。
禁卫共有两支,除了驻扎在京城周边的京城禁卫之外,还有拱卫皇宫的宫廷禁卫。
这支禁卫规模有万余人,专门负责守卫皇宫各大城门,以及宫城外围的巡逻。当然,他们也承担着护卫皇帝出行以及维持朝堂秩序等任务。
大夏立国时,开国先祖曾专门制订法令,禁止各位朝臣蓄养家奴,同时令无爵位者不可有侍卫,各级爵位能拥有的护卫也有对应的人数要求。
护卫人数最多的,当然是太子殿下。仅明面上,他府中就有精锐近卫三千,暗中想必还有更多。
只是他的这一众侍卫中,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作为近卫统领的李姜虽为皇姓却也只是略有勇武而已。
反倒是人数只有区区一百的公主府侍卫中,出了个颇有勇略的猛将。
这几日,下博大败的事情渐渐已经瞒不住了。毕竟蜀王李谋久无消息,而且博城侯柳志远这些日子一直在调拨军队,想必是前线不利。
京城中大多人心惶惶,就连朝臣们私下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吟诗作对,大多讨论起边关战事来。
只是讨论来讨论去,却也没什么结果。大夏已经数十年没有过大规模战争,自这些臣子出生以来便是一片祥和之景,所以他们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兵书里罢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边关情形一无所知,比如历经三朝的宰相刘仁奎。
这位被称为“天下文官尽其门生”的老人,正举着一块异邦进献的水晶镜片,趴在桌子上仔仔细细地研究着冀州的地图,脸上满是忧愁之意。
若是朝中大臣见此模样,怕是要肝胆俱丧:平日里天倾下来也面不改色的相爷竟动容至此,想必大夏就要快亡国了罢!
他们却不知道,自蜀王兵败以来便一直闭门谢客的刘仁奎在府中一直在长吁短叹。
家中诸人刚开始还颇觉害怕与担忧,只是后来已经渐渐习惯了。
至于这位老人变得如此担忧的原因,自然是那位蜀王李谋的被俘了。
早在前些年天福帝尚未与太子关系破裂的时候,他便曾经想与刘仁奎定下婚约,待太子加冠后迎娶其幼女刘娴为妻。
但这位老宰相拒绝了,因为他始终认为臣子与皇室走得太近是福非祸。更何况幼女是他老年所得,颇受宠爱,实在不忍心让她嫁入被重重规矩束缚的皇宫之中。
而且以她古怪精灵的性子,怕是也做不来宫斗之事,将来自己去世后,女儿必定有性命之忧。
但刘仁奎没想到的是,太子与陛下关系突然破裂,双方在宫中便当场剑拔弩张。若不是他及时赶到劝下了两人,恐怕羽翼已成的太子与皇帝已然撕破了脸皮,大夏或许已经在内忧外患下亡了国。
但他力劝皇帝放太子出宫的行为,也让自己与皇帝的关系产生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为了重补君臣间的信任,年岁已高的刘仁奎不得不同意将来让幼女嫁与皇室子弟,在维护关系的同时也希望能籍此在自己百年之后保住刘家的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