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赵恪在干嘛?



    那么赵恪现在在哪呢?

    他还在骑马赶往清河的路上。

    倒不是他有意推延,只是蜀王兵败过后,冀州全境到处都是溃败逃跑的大夏骑兵和追杀他们的青军,甚至北戎骑兵也混入其中。

    这些敌军大多以小股形式行动,赵恪倒是不惧他们,只是不想把同袍们的性命浪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战斗中。

    更何况,要是多股骑兵连续失联的话,敌方主将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战场中除了败军之外,还有赵恪他们这股尚有战力的兵力在行动,肯定会聚集散兵进行绞杀。

    为了避免不被敌军发现,赵恪他们只能昼伏夜出,并且尽量从各种罕有人迹的小路行走。

    如今离蜀王兵败已经过了三日,赵恪他们才走了一半不到。

    “不行,已经来不及了。”

    一处山谷内,赵恪咬了一口手中半生不熟的兔腿,含混地说道。

    和他一起围坐在火堆旁的依然是韩平路和王和两人,他们也各自捧着一只兔子就着干粮吃得正香。

    听闻此言,韩平路吐出一块骨头,问道:

    “头儿,什么来不及了?”

    “清河离下博不过二百里,青军骑兵若是抛去所有辎重,一天一夜便能奔袭抵达。”赵恪咽下口中食物,看了看头顶已经偏西的太阳,

    “不过他们应该不会如此仓促,而按正常行军速度,此时应该也已经抵达了。”

    “目前冀州全境沦陷,清河约摸也很难坚守。但是无论清河是否望风而降,我们此时赶到也已经没什么意义。”

    赵恪叹了口气,他原本是打算直入清河,协同清河守军抵御青军。

    大夏援军应该不出一月就能抵达,有四百骑兵相助,哪怕城内只余民夫也能勉强守住。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青军骑兵竟然如此之多,让他们近乎无路可走。

    还是缺乏经验啊,赵恪内心叹道,自己之前只是在纸上谈兵,实践起来还是千难万难。

    “眼下清河情况未定,唯一已知的只有杜袭应该还在下博未动,这一点我较为确定。我只是听说过他胆子很大,但他应该也不会胆大到率骑兵直接前往清河攻城。”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再这样两眼一抹黑下去了。在进行下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些情报。”赵恪以手指在地上画起地图,“此时青军抵达清河已然半日,想必已经朝下博派出斥候回报。而我们此时离大路不远,可以试图截杀信使。就算看不懂信里的加密情报,也能从斥候嘴里掏些东西出来。”

    “那就干了!”韩平路挠挠脑袋,他其实没太听懂赵恪前面的分析,只是出于对主将的信任才立刻赞同。

    至于王和,他本来与赵恪便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自然也毫无异议。

    于是三人商议完之后便朝大路而去,在找寻了一段相对崎岖的道路之后便静静等待了起来。

    而此时,倒霉的斥候确实正在大路上狂奔。

    一支在一名杜姓偏将的带领下的骑军,确实是于半日前抵达了清河,并且给清河守将崔平递上了一封杜袭的亲笔书信。

    看过书信之后,崔平久久沉默不语,最终还是按照信中要求,将大量粮草自城墙上扔下。

    于是杜姓偏将一边命部下在附近建立营地并运送粮草,一边派出信使回往下博送信。

    一般来说,这些信使都是由精锐斥候来担任,并且为了避免意外发生,通常都是三人一组互相监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