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行军
京城门外,雄伟的骑兵大队缓慢而有序地开拔,奔赴与青国交战的最前线。
漫天飘扬的夏字大旗遮天蔽日,刀兵盔甲俱是闪闪发亮,虽然不过是数千骑兵,但却都是京城禁军中的精锐,俱是虎狼之士。
为首的,正是宜城侯。。
至于主将蜀王李谋,则是三日前便率先向前线去了。
天福帝对这个一向不讨他喜欢的孩子寄予厚望,赐为领军大将军并假节钺,准其从冀州就地调集军队,抗击青国大军。
天下十三洲中,大夏坐拥凉、益、并、冀、兖、豫、司隶和半个荆州之地,国势稳稳强于以青、徐、扬、交和半个荆州立国的青国。
但青国此次出兵,其势极为迅猛,领兵的大将军杜袭在冀州耀武扬威无人可当。
而冀州一旦失陷,三面被包围且无险可守的兖州便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但朝中上下对此并不慌张,因为大夏位处中原正中央,不仅经济发达,因为能吃饱饭的缘故兵卒素质同样优越。
并且大夏疆域相对集中,比起如同镶在大夏边上的长带型的青国来说,无论是兵卒集结速度还是粮草调集能力都是远远超出。
但在天福帝的命令下,大夏还是派出了年轻一辈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大将蜀王李谋和中年将领中地位最高的宜城侯钱参,以此表示对此次战争的重视。
在宜城侯身后,有一将率全副武装的四百侍卫独成一部,正是以帐下监军身份随军出征的赵恪。
遥望前方意气风发的宜城侯,赵恪脑海中却满是那道高坐于马车中央的清冷身影。
时间拨回公主入宫那日,初步收服了新来三百骑卒的赵恪正打算请一众同袍去喝酒,却被匆匆赶来的莺儿截住。
等他踏入一间密室时,福安公主正枯坐屋内背对门口,密不透风的房屋中仅有一盏烛火。
“本宫保不住你。”福安公主轻声说道,“让你随军出征是父皇的意思,无论你我皆毫无反抗之力。”
“赵恪,我……无能为力了。”
赵恪心里一时五味杂陈,用力抱拳回道:
“殿下盛情,赵恪无以为报。”
“眼下屋里只有你与我二人,行礼又给谁看?”福安公主黑暗中的脸上有一抹无人能看到的冷笑,赵恪并不知这是天福帝的原话,只是感觉眼前公主身上似有一股暴虐之气。
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放在前世还是上初中的年纪,哪里会有这么大的怨气呢?
赵恪只以为自己感觉错了,依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
“罢了……”公主叹息着,“那四百侍卫你都带走吧。战场刀剑无眼,自己多加小心。”
“殿下如此厚恩,赵恪实在是担当不起。属下死不足惜,但若侍卫尽皆调离而致使公主府防御松懈,便是属下之过也。还望殿下收回成命。”
“唉……”公主片晌无言,“无论你此言真心与否,这份好意,我心领了。你且去吧……”
“殿下……属下遵命。”赵恪转身朝屋外走去,当他走至门前时,一声幽幽之言在屋内响起:
“不求赵统领感恩于心,但求来日若君有功成之时,能与小女子守望相助便心满意足了。”
“殿下……”
屋内再无回音,赵恪犹豫片刻后还是抬脚离开了。
赵恪走后,福安公主闭上眼睛,两行清泪自脸庞流落而下,“母后,儿臣不想嫁给一个幼童,到底该如何是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