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入宅喜宴,士子投名



薛侨购宅的消息,杜甫是第一个知道的。

 子昂,大手笔啊!这里的确是佳处!

 他一面说,一面拿出从狼居胥山拓下来的碑文,递给薛侨:这张碑帖,可以出示给一些宗室贵人,或者巨商大贾。他们附庸风雅,只怕连万贯都愿意出。

 薛侨道:子美,你拓的,归你。

 杜甫将一沓碑文放到他案上,笑道:这可是你的战利品,我是帮你拓的。我要是私拿了,这辈子心里都不好过!

 薛侨见他坚决,沉吟道:子美,其实我也不想卖它。跟你商量一下,颜清臣是天下书法大家,宝剑赠英雄,我想将碑文送给它,莫让名物沾了俗气。

 杜甫竖起了大拇指。

 子昂,名士风度,万金不易!

 旬日后,薛坚带着一个十人队亲兵到来,仆佣马车以及日用品财物也都一并带到。李珏崔器跟薛坚交接后,先回了九坞。

 凌尘薛肃马燧等人的家书汇报也一同带来。岢岚军刚忙完秋收,又是一场丰收,府库又充盈了许多,薛侨十分欣慰。

 家里一切安好,陆琳崔芸魏婧薛月武晴儿都想开春后来京城住一段时间,领略京城的繁华,凌霜顺势盛情邀请了她们。

 这时,新昌坊宅邸的主人也带着地契到来。薛侨与主人约定将绢帛铜钱换成黄金,凑齐了十七斤黄金交给主人。两人到万年县衙将地契房契盖官府印过户。

 府邸挂了汾阴侯府的匾额,仆佣花了差不多十天才打扫干净。

 入宅之前,薛侨提前邀请了许多朋友,秘书省同僚文士故交,以及谢莹曼音都在列。这里清幽雅致,确实适合交游文士。其他同僚并不熟悉,安庆宗这样的高攀不上,也就没邀请。

 当然,谢莹曼音与朋友的亲眷是进后院内宅,由凌霜招呼。

 他没想到的是,这么一邀请,很多人通过他的朋友同僚走了门路,想要跟他结识。

 入宅这天,很多新面孔跟着前来。

 侯府门前车马不绝,薛侨站在大门迎接。

 王维带着弟弟王缙来了。王缙在颜真卿外派平原后,补了武部员外郎的职务,很得杨国忠赏识。

 除了弟弟,王维还带来了一对年轻兄弟。哥哥叫皇甫冉,弟弟叫皇甫曾,都是王维的学生,来长安应十月的进士科考试。

 元载带来了三位本地官员,是他在大理寺经常打交道的长安万年县要员。

 一位叫王纬,是长安县尉,自报家门说父亲是王之涣,薛侨立即大礼相迎。

 另外两人都是万年县要员:一位叫窦参,是万年县尉,宦门之后门荫出身;一位叫萧定,是万年县主簿,乃是兰陵萧氏后裔,太宗宰相萧瑀曾孙。薛侨都客气答礼,新昌坊毕竟是万年县治下,搞好关系是有必要的。

 张志和带来了三人:

 两位东宫同僚,一位名士。

 第一人名叫萧复,门荫太子宫门郎,也是兰陵萧氏后裔,与萧定不同房族。他是本朝出将入相的萧嵩之孙,此时不过二十出头。

 第二人名叫杨绾,任太子正字,虽是弘农杨氏高门,却以进士及第授官,约有三十四五岁。

 第三人奇特之极,跟薛侨略一行礼,没等薛侨寒暄,径直往前院大桌而去。

 张志和笑道:子昂莫怪,此人乃是大才,舅舅特意嘱咐我引荐他与你相识。他名叫张镐,字从周,乃是名士吴兢弟子,放浪形骸潇洒不羁,却极有谋略,子昂莫要因他失礼而心存芥蒂。薛侨哈哈大笑:名士本色,不妨事。

 此时已到十月,许多学子进京科考,除了皇甫冉兄弟,还有十数人人通过杜甫刘长卿贾至的关系递上了名帖。

 干谒勋贵,是此时获得推荐扬名的一种方式,文士多走这条路径。虽然东平郡王府右相府门前的官员瞧不上薛侨,但这些尚未及第铨选未过的年轻人,还是很看重广有诗名的新任秘书少监。

 这些年轻学子,包括元结常衮郎士元啖助严维贾耽独孤及韩云卿顾况董晋张继鲍防韩翃等。

 其中董晋贾耽与刘长卿一样,已经及第,却没有通过铨选,还在等下次机会。有几位薛侨是在后世听过名字的,有些却不认识。

 贾至告诉薛侨:啖叔佐是位经学奇才,虽然年轻,却极有见地;元次山文章雄伟刚峻,绝不在我之下。子昂掌秘书省,不妨多留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