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方言-第3/4页



    不过老李生气归生气,脸色发绿是因为今天有点闹肚子。

    毕竟年纪大了,肠胃不太好,跟着领导跑了一天连口热水也没喝上,渴了灌了两口矿泉水就有点闹肚子了。

    “哦?”本已有点困意的领导忽然听到了新观点,倒也来了兴趣,只是没注意到现场二高领导班子的气氛忽然有点不正常,尴尬中带着点火药味。

    “这个问题应该是同学们最有感触吧,我看同学们一直没有发言,哪位同学来说说?”

    还真有同学站出来了,要说能来会场的都是猛人,一点也不见怯场的。大谈特谈方言环境下学习的种种弊端,最后甚至都上升到地域攻击的角度了……

    “唉?江洋同学不是刚去沪上参加过全国比赛吗?也见到了不少大作家吧,你也谈谈吧……”

    江洋没想到自己来打个酱油居然也能被点名,点名的貌似还是现场官职最大的那个,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他看了眼老李,开口说道,

    “其实我去比赛的时候遇到了天南海北的同学,有很多同学都有乡音的,也没有影响我们直接的正常交流,反而觉得有些方言很好玩,大家还跟着学呢……”

    “我前一阵读诗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学了方言才帮我解惑了……”

    “哦?方言还能学诗?那首诗啊?”领导这下彻底来了兴趣。

    “就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哦,我知道,千古名篇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要说领导还是有点水平的,现场就把诗给背出来了。自然获得了掌声一片。

    “只是这诗里面有方言?”

    江洋没有回答,却是卖了个关子。

    “我读这诗的时候就一直纳闷,‘秦’、‘津’、‘邻’、‘巾’,都是压的in这个韵,唯有这个‘人’字,它压的是什么韵?”

    现场嗡嗡的讨论声一片,几乎人人都读过这首诗,但关于这个押韵的问题还真没有人仔细想过。

    “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听到了一首歌才恍然大悟……”

    现场所有人的兴趣都被吊起来了,纷纷追问是什么歌。

    江洋也不吝啬的直接唱了出来,

    “俺们那个都是东北银银银银银……”

    现场愣了一下,随后有人反应了过来开始大笑,慢慢反应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笑声像是会传染似的蔓延开来,最后变成了整个会场的哄堂大笑。

    笑声大道连楼上楼下的老师们都被惊动了,心想这不是在和领导开会吗?领导说了什么段子大家这么捧场?

    要不说校领导怎么能当领导呢,这给大领导当捧哏当的都这么敬业!

    好一阵笑声才慢慢平静了下去,于是江洋继续,

    “但我后来发现王勃他不是东北人……”

    看见大家好奇的表情,江洋也就不再卖关子了,

    “我专门上网查了查,王勃他是鲁省人。不过鲁省人把人字也念作银,这就涉及到闯关东的历史了……”

    “所以我觉得方言其实很有意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学好普通话固然重要,但保留乡音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