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乱世的始作俑者,不是董卓,是…



  实际上,刘铄之所以敢这般诈臧洪,归根到底,是因为前世的他,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历史博主,分析讨董真相的帖子。

  虽然源于猜测,但各种史料证据摆得很足,即便是刘铄这样的外行人,都能清楚的感受到其中的猫腻。

  诸侯讨董的确不像是演义那么简单,背后的真相当真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太傅袁隗对于袁氏命运的终极一搏,谋篇布局之大,超乎想象。

  回顾历史:

  从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日,何进要求何太后同意他诛杀全体中常侍开始,一直到八月二十八日,刘辩回宫,大赦天下,改元为昭宁时,不过才短短四天而已。

  再从八月二十九日,董卓入京吞并何进、何苗军队开始,直到九月一日,董卓废帝结束,也仅仅只过去三天而已!

  这前后加起来不过七天。

  董卓何德何能,在初来京师不久,便能号令文武大臣,行废立皇帝之事?

  难道因为他兵特别多?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彼时的董卓,兵力不过数千,而驻扎在京畿的北军、执金吾、南军合计兵力至少有数万人,若真要拿捏董卓,宛如捏死一只臭虫。

  可为什么没这么做呢?

  归根到底,是因为太傅袁隗的认可。

  他不仅仅是太傅,更是朝廷的录尚书事,简而言之,便是辅政大臣,只要他不发话,就没人敢动董卓一根毫毛。

  而也正是在太傅袁隗的纵容之下,董卓越来越过分,不仅当上了司空,甚至觊觎皇权,想要将崇德殿上的那把椅子,霸占为己有。

  但实际上......

  袁隗纵容董卓的原因,也正是要让他坏事做尽,帮自己把朝廷中的异己势力铲平,而后再把皇帝身旁的势力清除干净。

  就在董卓把坏事做绝,臭名远扬,惹得神人公愤之时,此刻的讨董便是正义之举,一旦将董卓铲除,那么皇帝能够依仗的,有且只有袁家。

  如此一来,袁家顺利的权倾朝野,士人中无人能挡,阉宦已经拔干净,外戚空缺,乃是真正的一家独大,甚至连皇帝都是他的掌中玩物。

  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此刻的袁家乃是政变的功臣,美名传檄天下,受万人景仰,虽不是皇帝,但胜似皇帝。

  养一个傀儡皇帝玩,可比他自己当皇帝,轻松多了。

  只可惜,不知哪里出了问题,袁隗最终还是耍脱了,不仅没能消灭了董卓,反倒被董卓送去了黄泉,见了阎王。

  至于臧洪在整个过程中是个角色?

  显而易见。

  只是发起人而已。

  但真正收益的,却是袁绍、袁术这样的袁家人。

  从表面上看,袁家人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没有抛头露面,但实际上,每走一步,最终的受益者,全都是汝南袁氏。

  即便现在玩脱了,袁隗、袁基死了,袁家残存的影响力也是天下间最大的两个诸侯,这俩兄弟若是真能精诚团结,怎么可能有曹孙刘什么事儿。

  然而......

  即便刘铄对此事有了一些了解,但也绝对不敢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因此他只是以言语来试探,逼迫臧洪自己发散思维。

  果不其然!

  臧洪还真就联想起了什么,如此一来,便更加证明了知乎历史博主的牛逼,仅仅只是通过史书上的细枝末节,便可推测出真实的历史事件。

  眼瞅着臧洪的表情越来越狰狞,刘铄内心狂喜,但面上却始终保持淡定:“不论我说什么,你都不会相信,但你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总该有些印象。”

  “你且仔细想想。”

  言至于此,刘铄继续忽悠对方道:“袁迪的出现,果真是巧合吗?凭他的身份地位,又是因何会主动与尔等相交?”

  “切记,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巧合,有的只是蓄谋已久,你自己必须要有能透过现象,看清楚事情本质的能力,否则永远都只会是别人的棋子。”

  及至此刻,即便是不明所以的程昱,也听出了刘铄的话外弦音,他揖了一揖,故意以言语刺激道:

  “主公,您的意思是袁家利用了臧洪、张超,掀起了这次诸侯讨董?”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