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一出好戏,已然开场!(求月票!)-第3/4页



    “各位领导,来宾,同学们,校外的友人们各位晚上好。欢迎诸位参加我校为五十周年校庆筹备举办的校园文化周,接下来的节目,是由本校影视学院同尘话剧社编导并演出的话剧作品,《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话剧即将开场,请各位将手机调至静音,保持现场安静,以免干扰到演员的演出。谢谢各位的配合,并祝各位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对台下所有人鞠躬致意后,全场的基础照明灯也尽数熄灭。

    观众席彻底安静了下来,就连不时响起的几声咳嗽都很快被压抑了下去。

    一片落针可闻的安静中,舞台右侧的半边大幕缓缓拉起。

    啪嗒。

    随着一声台灯开关的轻响,灯光给到了舞台上一个身着纯白色连衣裙女孩。

    她坐在舞台右侧一张安静的书桌上,光洁的手臂和侧脸被灯光照映得白到发光。

    此时的她,正无比认真的在翻看着一卷古书。

    注意到大幕拉开,她轻轻的将手中的书卷放下,看向了舞台。

    “1961年,湖南安江农业学校的试验田里,三十一岁的农校老师袁隆平,在地里发现了一株奇异的水稻。”

    随着她吐字清晰,如珠落玉盘的声音,舞台左侧的大幕徐徐拉开。

    “来来来,你们看看这个稻穗!”

    “穗子大,籽粒饱满,每个稻穗有八寸长!十多个稻穗向下垂着,哈,像瀑布一样!我数了,光这穗子就有两百三十颗籽粒!”

    “现在的高产水稻产量,亩产也不过五六百斤,如果每一株水稻都像这样,就能增产一倍!”

    “那就是亩产上千斤啊!”

    “对,上千斤。那样的话,我的禾下乘凉梦,实现了第一步。”

    “禾下乘凉梦?”

    “对啊,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面的稻子,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把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每个人都可以在稻穗下乘凉。”

    “要是真能实现这个美梦,那咱们全中国都不缺大米吃了!不,不仅是全中国,全世界都不缺大米吃了!”

    “哈哈,咱们明年啊,就用这株自然杂交的水稻做稻种,争取早日实现这个美梦!”

    “袁老师,水稻不是没有杂种优势吗?”

    “当然有,杂种优势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早在1637年,我国明代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着养蚕业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我们要为自花授粉作物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做一番探究。我相信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禾下乘凉的梦,一定会成为现实!”

    舞台左侧的灯光,随着袁隆平演员坚定不移的语气,逐渐暗去。

    灯光再次给到那手捧书卷的女孩,她施施然从书桌后起身,走到了舞台之前,将手中的书卷轻轻举起。

    “袁隆平从此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后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而袁隆平先生提到的《天工开物》,出版距今已经有三百八十余年。作者,是一名明代学者,他的名字,叫做宋应星。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的特快列车,回到宋应星的时代,去看看这本涵盖了农业,科学,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成书的过程。”

    随着屠苏苏清晰利落的开场,舞台的灯光再次暗去。

    背景的巨幅LED大屏缓缓亮起,时光隧道的光影特效呈现在所有观众的面前。

    手持着那本天工开物,屠苏苏走向了隧道。

    同时,屏幕上也缓缓浮现出了几个泼墨的大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