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躁动不安的五斗米道-第2/4页



    ……

    初冬,十月。

    几场细雨落下,深秋便飘忽而过,秋凉也渐渐变成了冬寒。

    谢文和张彤云终于结束了三个多月的游曳山水之旅,回到了建康城,回到了纷繁俗世之中。

    与他们一道的,还有好些年未曾踏足建康城的刘操之。

    不过刘操之并没有同谢文前去谢府,而是回了同在南城的刘府之中。

    他的儿子刘畅,王羲之的女婿,目前也在朝中做官,而且正好是在尚书省中任尚书郎。

    他们父子许久未见,他自然不会舍亲而就友。

    至于谢文,先送刘操之去了刘府,才回谢府将已经显怀的张彤云安顿好。

    等到晚上用过晚膳,他方才独自来到书房,去向谢安汇报这几月的行程。

    对于谢文的突然回来,谢安其实是有些意外的,他本来以为谢文会等到张彤云在吴郡生产之后,才会重回建康。

    所以,当他看到谢文的第一眼,便当即问出了一个问题:“文度突然回来,可是又有要事说与我听?”

    “嗯……”

    谢文闻言一愣,然后笑道:“若说要事,不知操之公入建康,算不算得要事?”

    “操之兄?他怎么会来建康?你是如何说动他的?”谢安奇怪道。

    自从他离开东山之后,曾经好几次写信邀请刘操之前来建康,可是刘操之没有一次应邀前来,如今刘操之已经年近六十,却同谢文一道来了建康,着实令他感到惊讶。

    “操之公说此前我与彤云成婚,他本欲来相贺,却未得成行,颇为后悔,如今彤云身怀六甲,明年春季必将诞子,不愿再错过了喜事,便与我们一道来了建康。”谢文解释道。

    “原来如此。”

    谢安颇为不信地呢喃一声,然后又问道:“除此之外呢?”

    “嗯……”

    谢文沉思片刻,又道:“除此之外,若要说是要事,恐怕就只有在吴郡收服了百余名流匪和流民算得上一件要事了,不过那在叔父的眼中,应当只是一件小事,就不必细说了吧。”

    闻言,谢安却饶有兴致地道:“我倒想听听。”

    “呃……”

    谢文不禁尴尬的一愣,然后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与叔父细细说说,那是进入吴郡的第三天,我们在官道上遇到了一群流匪和流民拦路打劫……”

    他一五一十地将收服流匪的过程说了出来,甚至还将请张家人救济灾民之事也说了出来。

    因为他知道,就算想要隐瞒,也是不可能瞒得住的。

    毕竟他离开建康的这些天,齐泰一直跟在身边。

    只不过他略去了和张家人进行交易的那一部分内容。

    “文度倒真是有一颗济世救民之心,只是张家人因此得利,那些灾民也不会记着你的好!”谢安叹息道。

    “那可说不准得利的究竟是谁!”谢文在心头暗笑一声,然后一本正经地道:“我曾听人说:‘为善不留名,只求心头安’,只要顺从了当时的内心选择,又何必去管是不是得利呢!”

    “你倒是淡泊名利!”谢安微微一笑道。

    他从第一天认识谢文,就已经知道谢文并不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他这么说,不过是提醒谢文,别在他面前装过头了。

    谢文像是秒懂其中含义,笑道:“名利二字,对小侄来说,自然是淡泊不了的!不然我又如何会在游玩之中,极力促成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婚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