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百官惶惑(求追读!求票票!拜谢!)-第2/2页



    看到王献之眉头紧锁,忽然变得沉默了起来,郗超不禁奇怪道:“难道子敬不信?”

    王献之苦笑道:“兄长之言,小弟如何敢不信。”

    郗超见状,正色道:“愚兄虽受大司马信任,忝任参军,不过听命行事而已,大司马回朝举动,除大司马外,何人能知!贤弟可不能错以为我故意有所隐瞒,不以实情相告。”

    “……”

    此言一出,王献之不禁在心中冷哼一声,暗叹道:“算我自讨苦吃,白献殷勤!”

    遐思闪过,他一脸尴尬地笑道:“兄长何出此言,兄长既肯随小弟到此一叙,自然不会欺瞒小弟,不然,岂不辱没了骨肉亲情。”

    这是王献之拐弯抹角地骂郗超的话,以郗超的聪明才智,哪里会听不出来,可是他却并不在意,笑道:“贤弟能如此想,愚兄便放心了。”

    他既然选择了一条“另辟蹊径”之途,就不怕遭人诟骂。

    更何况那些想骂他的人,畏于他的权势,也只敢隐晦的骂!

    就连一向高傲的王献之,也是如此。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在肯定他的成功,肯定他选择的正确性。

    所以,当他面对那些不理解与讽刺时,往往是一笑置之。

    “也罢,那咱们今天只叙旧情,不言朝事,微风清寒,兄长还当多饮几杯热茶才是。”

    王献之颇为无奈地转换了话题。

    ……

    第二日,清晨,寒风凛冽,阴云布天。

    太极殿,朝堂之上,百官散立,神色紧张,议论纷纷。

    “今日朝会,何以不见相王?”

    “当值太监亦不守其位,真乃咄咄怪事!”

    “大司马陈兵宫禁,意欲何为?”

    “听闻大司马觐见太后,已得密诏,想来朝中定有大事发生。”

    ……

    在靠近朝堂御台之侧,有三人冷眼看着朝堂上哄乱的一切,一直未发一言。

    直到天色即将大明,朝堂上的议论越来越厉害,其中一人终于开口道:“仆射以为,今日当发生何等大事?”

    “文度心中想必已有定论,何必来问老夫?”其中年龄最大的当朝尚书仆射王彪之道。

    他口中的文度,自然不是谢文,而是独步江东的王坦之,王文度。

    “此故非常,但实不知大司马欲行何事!”王坦之苦笑道。

    “安石,卿意如何?”王彪之看向一旁淡定从容的谢安道。

    “今日之事,恐要辛劳王公。”谢安正色道。

    他虽然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但却不能说,也不敢说!

    只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他已经料到会发生什么事了。

    “安石此言何意?”王坦之疑惑道。

    谢安并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殿门之外,轻声道:“大司马来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