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纸巾合约-第5/7页



        “好。”

        赵宥真拾起笔,三根手指按住纸巾,抬眼凝视着麦迪逊-比尔。

        “麦蒂,第一张专辑,我们会给你交叉担保的50万美元预付款。”

        “明白。”已经签过一次合约的麦迪逊,自然知道交叉担保是什么意思。cross-collateralization条款指的是,如果歌手这张专辑没能还清预付款,那么剩余的款项就会顺延到下一张专辑继续偿付。

        举个例子,如果某位艺人的分成是20%,拿到了20万美金的预付款,那么,这张专辑他就必须至少为公司创造100万美元的收入。这样一来,他的分成才正好够偿还预付款。

        如果这张专辑只有80万美元的收入,那么艺人理论上只能分到16万美元。这时,艺人的理论收入比预付款还少4万美元,这4万美元就会作为艺人对公司的债务,进入下一张专辑的计算周期。

        若是唱片公司选择在这个时候与艺人解除合约……对不起,4万美元,请你想别的办法偿还。

        预付款,听上去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艺人都忽略了“预付”二字的意义。直到债务压身,他们才如梦初醒。

        一方面,每个艺人都想要获得尽可能高的预付款。另一方面,他们也都会担心如果销售不及预期,一旦被解约,需要自己掏这笔钱该如何是好。

        当然,在韩易提出的协议框架中,麦迪逊至少头几张专辑是不用担心这一点的。因为七张专辑都是保证会制作的已激活选项,哪怕这张专辑赔光了,从下一张专辑要支付的预付款里抵扣就行。

        “另外,每张专辑,我们都需要以commercially    satisfactory的标准来要求你。”赵宥真平静地继续叙述。艺人向唱片公司交付专辑时,唱片公司通常有三种不同的衡量标准。第一种叫commercially    satisfactory,也就是商业上满足要求。这一衡量标准最为模糊,因为只有唱片公司觉得艺人交付的专辑满足商业化需求,能在市场上推得动,艺人的这一个专辑周期才算完成。否则,艺人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按照唱片公司的要求进行修改,直到获得通过,或者被唱片公司无情抛弃。

        跟小岛唱片合作的时候,麦迪逊-比尔就是倒在这一关。

        另外两种,是稍微大牌一些,有成功经验的艺人才能拿到的条件。technically    satisfactory,技术上符合要求,意思是唱片公司会列出一些参数和风格上的要求,比如必须提交10首歌,其中多少首是流行,多少首是r&b,时长必须在多少分钟之内。只要满足这些硬性要求,就能通过考核。

        毕竟,大家都明白,有固定标准的审查,难度比那些没有固定条件的不知道简单了多少。

        还有一种,叫self-satisfactory,就是除了巨星之外没人能谈下的条款了。顾名思义,自我满足,只要这些巨星们觉得专辑已经完成,那就可以直接交付,完成这一周期的任务,不需要获得唱片公司的同意。

        现在的麦迪逊,显然只能按照瀚音乐的规矩来走。

        “没问题,但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一些我自己的话语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