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这才叫音乐节-第3/6页
这是艾米-莫里森这种将职业生涯视为全部生命的女强人,所不能承受的折辱。
环球媒体与商业赞助部门的负责人劳拉-麦克沃特,还有音乐节部门的负责人奥里-布利斯坦,两位Live Nation的资深员工,基本上也是因为相似的理由而选择离开行业龙头,加入新近成立的瀚现场。劳拉的专长,是媒体和商务部门的团队搭建、企业赞助、品牌管理、全球巡演和活动激活,在短短三四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为超过十五家财富五百强公司服务,完成了总价值数千万美元的B2B或者B2C营销活动,形式包括音乐会巡演、节日活动、数字媒体促销、消费者抽奖和名人代言等。
换句话说,仅在Live Nation呆了不到五年,她就带领一只小团队为Live Nation贡献了八位数的商业赞助收入。但Live Nation内部强者如林,想要在这种大机构里熬年资熬到高级副总裁的位置,确实不如先跳出去做一番成绩为好。
至于奥里-布里斯坦,这位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在Live Nation总部担任高级品牌经理的犹太后裔本来是职场晋升的完美模板,可惜他是一位……异常活跃的同性恋权益人士。
这样的职员,Live Nation非常乐意留下作为多样化职场的模范员工,但想要把高级经理这个职位再往上提升一个档次,还是会面临一些比较现实的因素。
倒不一定是管理层或者董事会对性少数派有什么歧视,很多时候,单纯是因为,把他按在一个无人理会的角落,会避免很多“认知问题”。
一个集团的中层,流程琐碎一些、规矩繁杂一些无甚大碍,但总裁办公室和董事局会议室,更注重畅所欲言的高效,而不是小心翼翼的合规。
无论事实如何,至少这是Live Nation,以及它的母公司自由全球,一直秉持的观念。
在创始人约翰-马龙的眼中,Live Nation、F1、SiriusXM,还有之前卖给AT&T的DirecTV,想怎么包装就怎么包装,想怎么鼓吹进步就怎么鼓吹进步,反正在现在的美国社会,传媒集团想要赚钱,就必须得搞这一套表面功夫。
但他视线所及之处,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越少越好。
美国绝大多数的娱乐龙头和传媒巨舰,都是这样的奇怪结构。表面持有的资产,清一色都是支持民主党,倡导所谓进步主义的自由派,但越往核心走,就越能看见它们的保守主义内核。
这也是共和党在舆论阵地几乎全面失守的情况下,每次大选仍能跟对家打得难解难分的原因。
民主党活跃在明处,共和党把持着暗线,至少在美国的媒体业内,这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
而这,也是韩易的瀚现场,以及瀚音乐集团,高管团队主要由女性、少数族裔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组成的最关键原因。
并非要如此迫切地追求平权,而是因为在同等薪酬条件下,目前韩易的音乐事业群能够吸引到的,也只有这些囿于各种困境无法跻身核心决策层的另类精英。
Live Nation加上股票期权,每年能拿到1.39亿美元薪酬的集团CEO迈克尔-拉皮诺,以及收入水平稍微逊色一些,但现金+期权依然能逼近亿元大关的AEG Live首席执行官丹-贝克曼,这些真正呼风唤雨的权势人物,绝不会对瀚现场递来的offer瞧上第二眼。
就像罗伯特-斯金格和卢西恩-格兰奇再过一万年都不会来瀚音乐工作,韩易只能全力猛攻Dr.Dre是一个道理。
即使有超前的知识和视野,接下来韩易和他的瀚音乐集团所要面临的挑战也艰巨到令人难以想象。光是高管团队的组织架构,就是一个能让他头疼很久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