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身败名裂-第7/9页
他紧了紧腰间的佩刀佩剑,肃然道:“烦请诸位立刻去安排,我要检阅三军,马上制定总攻之策。”
大步走出中军帐,唤过一个跟随的亲兵,低声吩咐:“火速赶去雁门,让秦夫人缓缓而行,能耽搁多久就耽搁多久,别马上过来。”
二月廿二日,东郡围城进入尾声阶段。白水营各路兵马源源开来,预备总攻。
东面留出的“棋眼”被迅速堵死。东郡彻底成为孤岛。
卞巨称帝心切,原本计划在城郊土丘上进行的“祭天大典”,也只好改在了城里的某个十字路口。
城外的数万兵马严阵以待,隐约听到城内的丝竹鼓乐之声。
卞巨在四面楚歌之际,终于见缝插针地完成了“登基大典”,可谓效率高超。
城外,人人面露冷笑,皆知这不过是垂死挣扎。
白水营这边的天子军队,已经占据了道德和正义的制高点——护佑君王,诛灭佞臣,给那些被卞巨害死的诸侯和忠臣们报仇,给全天下因战乱而流离冤死的百姓们讨个公道。
谁也不会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尽管“天子”私德败坏,天下皆知,是个十分趁手的讨伐理由,但卞巨的“援军”还是逐渐偃旗息鼓,直至无人应和。
东郡外围的郡县一个接一个的攻下。王放一反平日里宽以待人的规矩,约定扰民者重罚。
于是百姓的生活没受到太大影响。有些人还自发组织村中青壮,趁春耕未开始,来军中卖力帮忙,并且不求太多钱粮回报。
王放卜了吉日,披挂甲胄,纵身上马,对将官们动员道:“卞贼得地虽多,所率皆其羁属,号令所行,唯东郡一城而已,智尽力穷,克在朝夕。待得奸臣诛灭,天下百姓感念诸位之功绩。”
他选了上风之处,清风吹拂他战袍,织锦布料翻滚,如同上方林立的旌旗。
他并未声嘶力竭,清脆的声音被风送出半里之外。
面前一排排精兵高举刀枪,齐声应和,声音被乱风吹散四处,一地扬尘,遮盖了整齐排布的冲车、云梯、石砲。
但是,这滔天的应和声里,多少杂着怀疑和勉强之意。
王放假装没听出来。纵马掠了一圈,下令:“击鼓!”
城外鼓声隆隆,势如惊雷。
城内的鼓乐声戛然而止。
高高的阴沉的城楼上,忽然出现一抹亮色,一员大将登上城楼,居高临下地向下看。
白水营众兵耸然动容,交头接耳:“卞巨出来了!”
金冠银甲红战袍,不再是丞相王侯的打扮,从腰间佩剑,到带钩玉饰,都已经更新换代,一样样用的是帝王规格。
身后一干从人,也已换了宫装,毕恭毕敬地随侍在侧。
接着,角门开一小缝,吊桥迅速放下,几员全副武装的大将临壕勒马,身后是鱼贯而出的兖州嫡系精兵。
城下大将并未应战,而是照例选了优秀骂手,开始骂阵。
“汉祚将尽,大君将兴!黄口小儿,与贼并作妖孽,役使无数慷慨男儿为你一己私欲而卖命,心中可有愧否?”
一排大嗓门,都是卞巨授意之下,格外甄选出的中气十足之辈。
声音如同连珠之炮,将王放的倒行逆施之举、逆伦悖德之事,尽数抖落出来。那言辞也是经过一干文臣集团亲笔润色,跟那“伪诏”里半遮半掩的文言相比,尤为粗俗哗众。
“……荒淫无道、穷奢极侈、上烝母后,下虐黎民——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诸位同胞!你们为这样一个丧尽天良之人战斗,不觉丢脸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