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伯琴——专家学者型集邮家-第2/2页



    我当记者30多年了,也算是资深记者,新闻敏感性居然有些迟钝!

    当然,真正的集邮大家,往往都是虚怀若谷,没有架子,且行事低调的!

    作为集邮者,李伯琴是幸福的,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儿都支持他集邮。参加李伯琴主办的集邮活动,常常在签到台上遇上李夫人负责签到、拍照;会场上,常常见到他的某位女儿陪同他亲临会场,帮他发放相关会议资料。每逢看这样的情景,都会让人倍感温馨。

    记得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刚成立的时候,在一些集邮学术研讨会上,李伯琴遇到我,总是热情地鼓励我搞专题邮集,他说:“小顾,你要搞邮集,去参加集邮展览。可以搞教育的专题邮集,也可以搞新闻出版的专题邮集。你也可以先从‘教师节’入手搞一个专题邮集。”

    我曾多次答应过,甚至还在他的点拨下精心收集过相关素材,但终因新闻采访工作越来越忙,很长一段时间还要在版面上值夜班。所以,我一直没能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去搞邮集。

    这几年,大概是看我始终对搞邮集不太上心,李伯琴再看到我,也不提搞邮集的事了。大概是看我这个集邮者是个赶不上架的鸭子,他也就不费心“赶”了。其实,我一直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他的那些关于专题邮集的肺腑之言,我也一直牢记在心。我一直在搜集“中国教育”的相关集邮资料,难度不小,加上一直没有较完整的时间,所以一直没有成果出来让李伯琴给予品评指导。

    这几年,为了提高我国专题集邮水平,李伯琴于2002年倡议成立了“华夏专题邮会”,并亲自担任会长。12年来,注册会员从100多人增加到900多人,会员遍及全国各地。李伯琴不但亲自讲课,点评邮集,还亲自操刀,为邮集作者修改加工邮集。12年中,我国集邮者在国际邮展和全国邮展上获得专题类奖项的人员中,有70%来自华夏专题邮会。

    看到那么多集邮晚辈走在了前头,我知道,我要抓紧了,要早点向我的这位专家学者型的集邮界老大哥请教,力争早点捧出自己的专题邮集!

    在我眼中,李伯琴很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举止飘逸,思维前瞻。

    当年搞邮市,很多集邮家都尝试过,但成功的不多。李伯琴当时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会长,在做了一番精心选择和准备后,决定选择月坛公园开办邮市,并制定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和门票制度。结果,“月坛邮市”一炮走红,成为全国各地集邮者拾遗补缺的福地,也让当时的一大批邮商发了大财,其红红火火的势头,成为全国邮市第一家。

    我不得不承认,在中国集邮界,真是高人辈出,藏龙卧虎啊!李伯琴,你太厉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