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章 辽东决战(五)-第2/3页
后金兵大惊,前路被封住,莫非他们已经被明军包围了吗?百洛山的明军还没有追击到这里,这时山谷外面传来了毛文龙的喊声,说他们已经被包围,如果放下武器出谷投降大明,或许还可以给他们一条活路。毛文龙亲自率军绕路,穿插到猪耳山南边通向沈阳的路口,打算前后夹击,刚到猪耳山南面,正好碰上后金兵出来,就下令射箭开火,然后喊话要后金军投降。
其实这时候东江军的还没有完成合围,不过后金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一听到这段话,就不敢继续往外冲了。皇太极知道这个时候不赶紧突围,等后面两路东江军追到,兵力就会越来越多,那就真死路一条了,当即命令全军拼死往外冲。
四万多后金兵知道不冲出去就死定了,重新鼓舞斗志,疯狂地向外冲去,这些后金兵大多参加过历次对辽民的大屠杀,手下全都血债累累,知道后金一旦败亡,他们的罪行肯定会被幸存的辽民清算。要是投降,就算毛文龙的东江军真的放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活路。只能希望拼死能冲出去,即使死在战场上也还痛快一点。这不只是皇太极的命令,也是他们自己强烈的求生**,或者是绝望地死拼。就全都冒着箭雨和铳炮发起猛烈地自杀式冲锋。
后金兵不顾伤亡、前仆后继地冲到东江军跟前,就要肉搏近战的时候,毛文龙却下令东江军向两侧闪开,让出了中间的通路。这大出后金兵的意料,不过有了逃生的路,自然也不会再自杀式冲锋作战了,也不继续攻击两侧的东江军,从中间的通路直接往外冲,先逃出去再说。这时候的局势也已经不受皇太极等后金头目控制了,向前向后都是溃逃,他们也夹在大队人马中间向外逃出。
毛文龙看到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后金头目已经逃出了东江军的包围圈,还剩下最后五千后尾的后金军也要跟着逃走,又重新命令把原先让出的缺口合上,把这五千后金兵截住了。
这五千后金兵原来也想跟随大军拼死冲杀,可是现在皇太极已经带前面大军走了,只剩下他们五千人,兵力悬殊太大,再怎么拼命也已经没有冲出去的希望,一阵子沮丧慌乱,刚才拼命突围的狂热消退,斗志大减。甚至觉得直接被杀还省些力气,有些人干脆直接扔下了刀枪等死,即使有些死硬抵抗的后金兵,也很快被东江士兵解决。东江军用最小的代价就消灭了五千多后金兵。
易承惠和陈继盛对毛文龙的意图也已经明白了,刚才如果堵住后金全军死战,即使能成功,面对拼命的四万后金军肯定也会惨烈无比。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最后这股后金精锐的生死之战。不过让出一条逃生的道路,就泄了后金后的士气,原来想拼命作战的情绪转变成了都想拼命逃跑,最后被截住的五千人也因为绝望沮丧被东江军轻易围歼,连沈飞也对毛文龙这种精确的战场心理学把握极为佩服。
毛文龙当然不会满足只歼灭这五千人,真会当过皇太极等后金头目,作战计划之前早就已经和众将商量过安排好了。这里离沈阳还有四十里路,只需要沿路两侧安排下伏击,不断袭击,一击即退。即使每次都只能损耗后金兵几百上千,加起来数量也会有不少。等到后金兵被折腾了最疲累的时候,再发动总攻,这样就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在后金军撤离的一路上就是这么安排的。皇太极率领的逃出猪耳山的后金大军还有三万五千多,去沈阳路上不断遇到埋伏的东江军的袭击,每次袭击规模都不大,老办法,把后金主要头目大队放出去,把殿后的两三千人歼灭,皇太极也想过停留下来集中兵力歼灭几支沿途埋伏的明军,却又怕被缠住,被后面的明军主力追上合围。
这就样一追一逃,皇太极领军来了沈阳城外十里处,哨探来报,后金军队停留了一阵子,忽然一分为三,最大的一支往北去了,一支五千人往西边去了,另一支五千人往东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