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辽东决战 (四)-第2/3页
一天之前,建虏主力忽然从后面涌出,杀向后路军。不过毛承禄提到了毛文龙事先事先暗中嘱咐,早就处于戒备提防状态,建虏想利用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迅速歼灭后路军的企图很快就破灭了。毛承禄指挥后路军利用百洛山的地形,建立起了紧固的防守阵地,打退了建虏一轮又一轮的猛攻。
后路军押运这次东江出兵全军的辎重物资,各种武器和后勤物资非常充足。龙象般若功第一重是需要一到两年,也是有些轻微资质区别的,快的一年练成,慢的两年练成,这一批都是把军中已经练成第一重龙象般若功的人挑选出来成军,体力比其他人超过一大截,训练中各种技战术也非常娴熟,这才成为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使用的武器又是现在东江军中最好的一批,大量都是从江南运送来,做工极为精良。
双方近战格斗时,东江军使用的长刀劈砍之下,经常把建虏的兵器直接斩成两段。由工部最新设计,由江南高手工匠精心制造的两台三弓床弩也第一次发威,带滑轮组和“弹链”式,整整带着1000条“弹链”,三十万支事先装填好的箭矢,连续射击之下是建虏骑兵冲锋的克星。
只是因为芦苇制作的轻箭杆,杀伤力差了点,要五六支击中一个人才可能致命,对于披甲的更是需要三四倍的数量才能形成有效杀伤。这也是第一次投入实战,还有测试性质,看来箭簇将来还需要改进。
当然东江军最擅长使用的是火器,毕懋康主持设计的初代燧发枪优先装备了东江军,只是改变了击发方式,有效射程和杀伤力还是和鸟铳差不多,一百五十米。还有各种火炮不同射程配合使用,远程、中程、近程打击和近身格斗无死角配合,根本没有弱点。
论单兵战斗力,这支后路军其实可以以一敌二,甚至以一敌三,配合成军更为强大。因此,建虏的七万主力猛扑过来厮杀,就像是撞上了铁壁,前几波冲击之下,建虏甚至一时陷入了惊恐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之前建虏经过的最惨烈的野战就是天启二年的浑河之战,不过浑河之战的明军装备远没有这支东江后路军精良。毕竟其中的白杆兵装备使用的只是单一的长兵器,而这支后路军长兵器、短兵器、火器、远程打击武器都精通,配合天衣无缝,战斗力和作战效果已经超过了浑河之战的浙兵和川兵。前几轮冲杀下来,建虏死伤惨重,而东江军的伤亡轻微。
想必在后金军中亲自指挥的皇太极也已经明白过来碰上了硬茬子,知道已经犯了巨大的错误,本来想从东江军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结果却碰上了最坚硬的地方。不过已经开始了交点,也只能继续硬拼下去了,否则就会军心动摇,这一仗就彻底溃败了。
即使再难啃,建虏也必须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至少目前在百洛山这个战场,后金还占有兵力的优势,是七万对三万。现在不硬拼,等前军和后军赶到了,失去了唯一的优势,就完全没有机会了。这支东江军战斗力再强,只要长时间作战下去,体力也会一点点被消耗,等到体力耗尽,就能战而胜之。就像当年浑河之战凭人数优势堆垮了川兵和浙兵一样。
皇太极改变了策略,命令把军中裹胁的剃头辽民换上八旗的军服,给一些简单的兵器组成炮灰军团,驱赶上前冲杀,死了一批再换一批,也消耗东江军的体力和锐气,然后后金兵再轮番冲击。这次不再是猛冲猛打,而是尽可能使用楯车在前面遮挡掩护,尽量减少伤亡,上去稍微冲杀一阵就退回,再轮换其他批次冲击。
这也需要八旗兵训练出色,进退严明才能使用这种战术,否则指挥稍有混乱,这种批次冲杀一阵就退回轮换的做法,很容易把有序退换变成恐慌式的溃退。这样作战了五个小时,东江军体力比起一开始已经有些下降,战略也有所削弱。除了两台机械滑轮组发射的三弓床弩,其他人力、半人力弓弩射程已经缩短了不少。近战格斗的力量也有减弱,只是火器射击还和先前一样猛烈,携带的火药和弹丸相当充足,这个和体力没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