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战时状态-第2/3页
崇祯在信里和沈飞交过底,如果辞官的人太多,就从北直隶的举人生员乃至吏员童生和武举锦衣卫将官中紧急选一人出来补缺应急。后金占领辽东后在人口屠杀大半的情况下都能挑出当官的人来,何况是这么大个明朝。寂静了大约七八分钟,还是内阁首辅韩爌和次辅李标表态上跟不上崇祯的思路,打算辞官了,崇祯当场批准。剩下的内阁四个人里,成基命钱象坤何如宠三个人也表态辞官,只剩下一个本来就打算提拔入阁的温体仁了,倒是省事。
接下来是六部,户部尚书毕自严礼部尚书温体仁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王在晋工部尚书李长庚都没有动静这里有好几个人是崇祯打算替换的,只是之后调整了。只有一个已经七十六岁的站都站不稳,走路颤颤巍巍,像是随时要跌倒的刑部尚书乔允升表态年老精力不济要辞官,崇祯也批准了,让锦衣卫把他扶了出去。
后面的郎中员外主管御史给事中之类的中级低官员又有三十几个辞职离开。接下来刘周宗黄道周钱士升三个人出来讲一通大道理玩了一把死谏的把戏,被锦衣卫当场制止,崇祯宣布把三个个流放到东江镇体验一下辽东军民的生活。
接下来后排突然跪倒一片,有三十多个低级官员表示反对,要求崇祯收回成命,有了这批人带头,有些人犹豫了一下,也照着跪下学样,一会儿功跪下的就有了一百多人。这样形成了舆论气氛,本来犹豫不决的官员,也只跟着跪下了,否则就容易成为异类被排挤,前途黯淡,在场的四百多官员里一下子跪下了三百多个喊着要求崇祯收回成命。
温体仁是礼部尚书和剩下的唯一一个内阁成员,相当于在场的官员之首了,又是崇祯的亲信。这时候站了出来,喊了一句不愿意犯上抗君的,走到旁边,说完自己带头走到了边上。还站着没有跪下的官员纷纷跟着他在旁边汇合,崇祯看着跟着温体仁走到一边的官员里有钱谦益,神情似乎比较意外,钱谦益是东林系的人,历史上和温体仁斗得你死我活,这次居然没有跟随刘宗周而是跟在了温体仁后面。对这个历史名人沈飞也有兴趣留意过,也认识。
历史上钱谦益虽然被裹胁着在南京降清,不过只担任了满清不到一年的伪职就辞官南下秘密联络反清了,当时很多明朝遗民顾炎武归庄屈大均黄宗羲和钱谦益的私人关系都很好。后来乾隆看到钱谦益的《投笔集》,发现了他的反清思想和事迹,勃然大怒,把他也写进了《贰臣传》,而且从此就有一群文人开始响应乾隆的号召编造各种段子攻击钱谦益了,什么水太凉头皮痒之类的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而且钱谦益的历史学功底也强过张岱谈迁这些只搜集了一大堆史料却不会辨析的人,曾考证见心和尚是牵连进胡惟庸案而死,不是《闲中今古录》里说的死于作应制诗里的殊字文字狱。有了这个背景,崇祯也没有让锦衣卫去调查他,虽然调查其实也未必干净。
崇祯说他们忠心可嘉,赤诚感人,让跪下的官员自己报姓名官职报上来,谁都听得出是反话,多半报了名没有好果子吃。安静了一会儿,第一个报名的是南明时抗清而死的岭南三忠陈子壮,有人带了头,接下来瞿式耜曹于汴文震孟倪元璐张国维蒋德璟何吾驺等等也一个个报名。一开始报名速度比较快,经常有两三个声音同时响起,声音也喊得比较大。后面逐渐慢了起来,声音也逐渐变弱,很容易分辨哪些人更主动,哪些是被迫跟风的。最后一个吏部主事张忻报完,三个多个官员都报了名。
崇祯嘴边露出一声冷笑,沈飞知道接下来就要亮出锦衣卫查到的那些黑材料了。果然,崇祯说如果真是品格忠贞的人,即便暂时和自己意见违背,他也可以容忍。不过如果品行卑污还想浑水摸鱼装出正直面孔的人,就要问问有几个脑袋了。
接下来开始点名揭露他们的劣迹,第一个是张凤翔,在东昌府堂邑县老家时,纵容儿子作恶,还强纳民女为妾,逼死了一个人,又巧取豪夺多外田产,张凤翔脸色发白,浑身哆嗦。崇祯直接让锦衣卫把他抓进诏狱,审讯明白案情,公示罪状,直接判了凌迟抄家,家属流放充军。这明显是为了立威加重处置,本来按他的罪行一颗脑袋就差不多能交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