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宣传部雏形-第2/3页
张岱兴奋地以为崇祯看中了他的修史才华,说愿意为明朝修国史。崇祯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说他不是修史的材料,张岱的《石匮书》连很多史料都搞错了。崇祯说起张岱刚创作不久的戏曲《冰山》反应魏忠贤笔得势到败亡的整个。演出时很受欢迎,几万人观看,而且演到魏忠贤作恶时,观众怒气激愤,演到锦衣卫缇骑被苏州市民击杀时,观众欢呼跳跃,感染力很强。
刘荣嗣看戏后,说魏忠贤还有几件事情漏了没有表现,张岱连夜增补剧本安排戏班排练,新加了七出戏,第二天就按新版演出,速度之快让刘荣嗣吓了一跳。可见张岱编剧才能不仅感染力强,速度也是极快。崇祯说张岱这种编剧天才可以为朝廷效力,只是魏忠贤已经是失势而死的死老虎,不必把力气花在他身上。
张岱问是不是要针对还活着的袁崇焕,编戏曲揭他的短?张岱一路已经见识过一些扭转过的舆论对袁崇焕的谴责,而且他本来对袁崇焕的印象也比较糟糕,袁崇焕上次罢官回广东时路过南方会见一些朋友,张岱就见过他,说袁崇焕形似小猱长得像只小猴子,说话时张牙舞爪,神态动作言语夸张,很不顺眼。崇祯说写戏曲揭露袁崇焕的本来面目当然可以,比如他派喇嘛给奴尔哈赤吊唁,还在修筑守卫宁锦时,前面吹牛,后面惊慌的表现,这些素材汪汝淳编选的《急选报袁崇焕专刊》里可以挖掘寻找。以张岱的编剧才华,材料足够,相信很快就有编写出好剧本天下巡演。
不过要写的不只是袁崇焕,眼下真正的大老虎还是建虏,内地很多文人习惯了和平,对建虏罪恶麻木不仁,国家稍有征调就叫苦连天,张岱可以走访一些被建虏摧残的难民,多写些戏曲反应辽东百姓在建虏荼毒下的惨状,只要全国上下能同仇敌忾,覆灭建虏就不难了。只要有《冰山》的演出效果就是大功。
另外现在有一些地方大旱,灾民饥寒交迫,边军缺饷,卖兵器卖儿女,要是能把灾区和边军苦难情形编成戏曲,让无灾地区的百姓士绅看了,动恻隐之心捐钱捐粮救灾也是好的。
张岱眼睛开始发亮,崇祯说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好了胜过十万大军,他要张岱管的不是一个戏班,是全国所有的戏班。还说打算在六部之外,新设立一个宣化部。这六个人也算是崇祯的亲信,对于亲信崇祯多少都会交些底。
张岱问是不是打算就让担任新设的宣化部尚书?崇祯说张岱就主管戏曲,担任宣化部左侍郎就行了。张岱问谁担任尚书,崇祯看向冯梦龙,说宣部尚书非他莫属,把冯梦龙吓一跳,赶紧推辞,说不经过科举提拔会被人攻击,举人做官都低人一等,如果秀才直接做尚书高官,会被唾沫淹死。凌濛初张岱也顾忌恐惧起来。
崇祯提起了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老门生三世报恩》,里面就是抱怨只得科举的弊端,现在要改变这种情形怎么反而害怕了。如今大敌当前,必须马上改变。至于担心舆论,他们六个人都是小说戏剧散曲说书的高手,这些最能转变人心,影响舆论,舆论也可以掌握,他们应该有这个雄志壮志,披荆斩棘,开出一条新路来。
崇祯接着又进一步向他们交底,说知道他们的顾虑,如果完全没有准备也不会把他们六个人架在火上烤,不过有些事情已经开始布局,舆论工作已经有人初步在做了,并开始收到了成效,锦衣卫和京营也已经重整,短期已经已经足够镇住反对意见,只要他们六个人工作得力,长期稳住舆论民心也是有可能的。
这下冯梦龙等人都不在犹豫答应了下来。崇祯就说到对他们的具体工作安排,凌濛初担任宣化部右侍郎,冯梦龙不在北京时主管部里事务。陆云龙兄弟专写时事小说,擅长搜集新闻素材,担任宣化部邸报司郎中,负责邸报和增刊编审。
柳敬亭的职务最低,担任说书教师,正八品说书博士。但是地位很高,在国子监下设立一个评书学校,先招收一百个说书艺人,以后从全国招收聪明有口才的童生,由柳敬亭传授训练他们说书技巧。这些人说成以后,在各地说书三年,表现好的就任命为宣化使,派到各地方和军中任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