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京营整顿-第2/3页



 当天下午,锦衣卫又抓获了四百名离开军营以后散布谣言的,并且把他们的亲属和背后的势力挖了出来,公示抄家。之前进入京营的一千锦衣卫已经在十天里把京营中最奸猾最喜欢造谣生事的人和社会关系背景查清楚,这些人离开后就跟踪监视,查清楚他们去了哪里和谁接触和谁说话后抓起来,稍加刑讯审问就取得了口供,不仅这次串联造谣的事情,连以前干过的脏事都招了出来。关联的太监商人勋贵奏报崇祯,崇祯让锦衣卫把他们全抓进了诏狱,有了这些人的榜样,原来的京营士兵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一天之内把京营收拾干净,很快就成了北京城里街谈巷议的奇闻,官民难得达成了一致,平时被京营士兵欺负多了的小商贩当然开心,一直因为京营这个大麻烦头大的官员们也感觉轻松。

 紧接着很快知道了后续消息。阎应元派出两千锦衣卫到北直隶各州府重新新,每个招一百人,交代全都要吃苦耐劳,性情刚直的良家子。招满二十万人以后经过初步比试淘汰,留了十万人组建新的京营重新开始训练。

 训练的内容沈飞非常熟悉,就是在《神雕》世界里干过的,按戚继光的练兵步骤,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心力练营阵练军器。定期公开测试淘汰,缺额部分再重新招募训练,没有铁饭碗。阎应元在面见崇祯时提出现在这种办法也只是应急,真正的京营应该汇聚全国精锐军队,定期轮流调集各地精锐组成。这有点像明初建立的京操制度,后来就逐渐废弛变质,变成了各地派人进北京当农民工给权贵干活,受苦受累没有好处。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制度上保障京营服役的利益和优势,让天下将士都把进入过京营服役视作荣耀。

 阎应元建议京营军饷更高。在国子监下建立军校,在京营任职的基层将官三年期满后可以优先进入国子监军校,军校学成的优秀毕业生,武职可以担任大将都督。转文职可以担任尚书,进入内阁。不进入军校的其他将官,提拔升迁时也优先,转文职更容易成为地方和朝廷主官,退役优先安排职位。

 对于士兵阎应元和崇祯商量决定了京营轮换制度,三年一换。每三年将官可以升迁转调,士兵可以回乡,否则时间一长就会腐化。京营三大营,正好一年轮换一营,有军情需要,也派出一营就够,三营互相制约防止意外。

 阎应元对京营的定位是野战军,守城另设京城民兵,用京城本地居民和京营分开训练,这需要统计京城人口职业,查清壮丁人数,登记造册,以使抽调壮丁进行守城训练。紧急时,民军也可以作为京营的后备力量,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崇祯表示人口普查不仅北京需要,全国都要进行。

 接着阎应元又提前制造精良火器的话题,崇祯之后接见了毕懋康听取意见,毕懋康的观点很多与沈飞在《神雕》世界里的吻合,手榴弹和地雷效果最好,宋代的铁壳火球明代的击贼神机石榴炮,只是明代的黑火药配比硝石超过七成,已经很接近最佳配比了。地雷戚继光发明的钢轮发火柜是现成的,可以作为很多火器的击发装置。

 火炮方面,毕懋康也认为笨重的红夷大炮只适合摧坚攻城,野战对付来去如风的骑兵效果不好,推荐一些轻型火炮,比较外形像重机枪的翼虎炮,长三尺重六十斤,有柄有架,比起虎蹲炮重一些,同样可以伴随行军野战。

 重型火炮方面,综合红夷大炮和佛朗机优势的神飞炮,子母炮的设计避免炮管过热和炸膛,有一千斤八百斤六百斤各种形制,最重的母炮一千斤,五门八十斤子炮,配备多种弹药,攻城可以用二十五斤合口弹(就是和口径同样大小的炮弹),攻击集群人马可以用两种霰弹,两百个平均二两的石弹或五百个平均一两的铁弹,杀伤力远远比红夷大炮强。

 火枪方面毕懋康称赞鸟铳的威力和精度,可以射穿铠甲,精度能击中钱眼,鸟铳的名称不仅是指形似鸟嘴,确实可以击落飞鸟,有效射程大概150米。建议阵列轮番发射,连续不断,虽然历史上《军器图说》是崇祯八年才完成,这时也提出了改装机发装置,用火石机发的思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