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崇祯密信-第2/3页
第二天晚上回到安家,安剑清拿着一封信过来,神态言辞更加恭敬,对沈飞说昨天已经把二十串珍珠交给了崇祯,崇祯要他带话向沈飞表示感谢。说崇祯还是在今天早上的朝会上提出把锦衣卫大汉将军仪仗队从一千五百人裁减到两百人,其他锦衣卫也裁减,从原来数额一万六千四百人减到八千人,省下来的钱归内帑,群臣也没有阻止。还说今天崇祯去了观星台见了几个泰西传教士,还把几个大臣也叫到观星台去议事。回来以后写了这封书信,让安剑清带给自己,崇祯特别交代安剑清,信中所说的是只能让沈飞看,绝不能泄露一个字。
信封很厚,想必这封信非常长,沈飞拆开信来看,安剑清赶紧退在一边。崇祯说今天一天的事情,遇到徐光启上书说《大统历》历经三百年已经有很大误差,他以前和利玛窦学习过泰西更加准确的历法,要求编写新的历法书。崇祯和他说到了前几年金尼阁回欧洲取来的七千册欧洲各种知识的图书,问翻译出了多少。徐光启说这批书取回来以后先是放在澳门葡萄牙人居住处,后来才陆续搬到了京城没多久,翻译出来的只有一小部分。之后就有徐光启说到翻译的事情,现在明朝懂拉丁文的人寥寥无几,翻译都是方双合作,由传教士说明意思原理,明朝有兴趣钻研西学者写出来,翻译出来的几本书都是这样。崇祯觉得这样不行,必须多培养明朝人学拉丁文,和徐光启商量让他上书申请在四夷馆中增设欧罗巴馆,先选一百个轻聪明的学子,请在京城的传教士教授拉丁文,就能加快七千册欧洲书籍翻译进度。崇祯在信里还说以后还打算把欧罗巴馆从四夷馆里独立一馆,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分设英法德俄文译馆。
他问徐光启像他一样学习格物穷理学问和西学的人有哪些,可以一起找来商量这事,徐光启说到在外地任职的李天经朱大典,在京城的有熊明遇李之藻王徵金声,说他们今天正约好了散朝后要去钦天监观星台和几个在明朝中任的欧洲传教士商量天文历算的学问,崇祯听了大喜,就决定去观星台见他们,还通知了以后打算组成新班子的成员陈仁锡温体仁徐尔一也一起到观星台议事。
观星台聚集着整个明朝科学水平最高的一批人,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几何水利仪器制作的李之藻。痴迷各种机械设计制造,出版过《新制诸器图说》和《远西奇器图说》制作过机械连弩的王徵,痴迷格物穷理研究,提倡因当然之象,以求其所以然之故,以明其不得不然之理的科学钻研精神的熊明遇,还意外看到了方以智也在。还有邓玉函罗雅谷几个传教士。
邓玉函还献上一个伽里略式望远镜。崇祯问起制作者,趁机把话题引到伽里略身上,邓玉函和罗雅谷介绍了伽里略,崇祯知道伽里略还有五年被教庭判终身监禁,马上提高让邓玉函去欧洲把伽里略请到大明来,起初邓玉函还有一些迟疑,他来明朝是搜集各种天文书籍和数据资料时也找过伽里略,只是被伽里略拒绝了,担心未必请得动他。还介绍了水平还在伽里略之上,后来有天空立法者之称的开普勒,说开普勒对于他们的求助非常热情,给了他们很多天文学资料上的帮助,比伽里略更加容易请。
崇祯追问原因,罗雅谷解释西历一六一六年,伽里略因为宣扬日心说正确被罗马教廷训诫,对教士可能有怨气因此态度冷淡,崇祯说正好在大明不忌讳,正好可以请伽里略过来畅所欲言。开普勒要请,伽里也要请。当场拍板让邓玉函和在陕西的汤若望带队带上礼物去欧洲见教皇和请两个科学家,顺便带着一百个面方十三到十五岁的童生去欧洲留学,承诺回来后可以赐同进士出身。同时把方以智也一起派过去留学,要求他把欧洲的学问学到手以后回来贯通文理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师和圣人。
历史上方以智在极险恶的战乱环境,被满清追捕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还能写出《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药地炮庄》《青原志略》这些顶级的科学哲学著作,只要有安定的环境和不同思想的充分交流,成就肯定会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