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车城-第2/3页



    只是还算顺利,战车出城的整个过程中蒙古军只是派出了一些哨骑过来观察又和向蒙古军营报告消息,而没有发动进攻。看过攻城受挫,蒙古大军也打算像沈飞下的那封战书要在城外来一场野战,就没有阻止车营列阵。将近三个小时以后,四个车营出城联车列阵完毕,形成一条横排长达八里的车城。亲传弟子和书院弟子统领的骑营、仿泼喜军也跟随着牵着马出城,藏在了车营的后面。接着就命令城中宋军和书院弟子出城打扫战场,宋军搜集昨天攻城敌军散落在地上的兵器铠甲旗帜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交给宋军使用,看不上这些东西,只是不想成为行军阻碍而已。书院弟子出城则是搜集化尸粉,化了近七千人的化尸粉不能浪费,大部分都要收回。

    随后沈飞和完颜萍、黄药师和另外几个亲传弟子乘坐的八辆指挥车和八辆神机箭车也缓缓出城。城里交给了秦九韶指挥,现在黄药师和秦九韶都有了指挥全军的能力,相当于正副参谋长,秦九韶现在的武功也已经不下于亲传弟子,沈飞派了几个跟随他学习数学营造音乐的书院弟子给他当助手。

    列在了车营之后,最后面跟着辎重营,运载足够大军吃一天的食物。“神机箭”已经不是车载一窝蜂之类的集束火箭,这个完全可以单兵背负使用,用的其实是简易版的仿黑尔火箭,用厚纸卷成筒作外壳,射程不如薄铁皮卷成外壳的正版,不过飞行700到900米还是没有问题的,正好用于野战。

    而八辆指挥车上的主要武器是车载“大将军炮”,虽然是叫这个名字,其实是神飞炮和明末制造的红夷大炮的复合体,是一种新研制的火炮。明末号称“世界第一炮厂”的是在澳门的卜加劳炮厂,而不是欧洲的炮厂,原因就是集欧洲和中国的技术长处于一身。欧洲长于数学几何,在计算大炮口径和射程,操炮技术有优势(这一点这些年经过沈飞提点和秦九韶黄药师的钻研已经不逊于明末时欧洲的水平了)。而中国长于冶炼,铸造铜铁材料技术上有优势,两者结合,就成就了卜加劳的世界第一。

    所谓的“红夷大炮”其实是在广东的欧洲和中国工匠合作铸造的,其他火铳也一样,质量反过胜过欧洲本土,才是畅销在广东的欧洲人和远销欧洲,这是赵士祯《神器谱》里说过的。明末官方引进红夷大炮后经过改进铸成了和原版不同的铁芯铜体炮,利用铜的熔点(1083℃)远远低于铁(1538℃)的熔点的物理性质,于铁胎冷却后再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蜡法制模,并浇铸铜壁。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这种新型火器不仅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更加耐用,比原版先进得多。

    沈飞和黄药师、秦九韶经过精心设计和多次实验,采用了这种铁芯铜体的红夷大炮铸造方式,保持了红夷大炮的射程优势,有效射程1500米,最大射程2500米,仅次支神机箭(仿黑尔火箭),又经过改进设计,发射上采用了神飞炮的子铳方式,火药装在子铳上而不是直接装入炮中,保持了神飞炮可以持续发射的优势,不会因为炮管过热不得不停止射击,必须浇水降温,甚至直接炸膛,增强了作战效能。

    不过发射的是和神飞炮虎蹲炮一样的碎石铁渣和火药混和的霰弹,而不用实心铁弹。红夷大炮发射实心铁球本来在欧洲就是攻城对付固定目标或者打海战对付移动缓慢的军舰的,对于快速移动的骑兵作用不大,反倒是后来被后金缴获后大量用于攻破明朝坚城,历史上扬州、江阴清军都是用红夷大炮攻下的。虽然大将军炮不可能落到蒙古军手里,沈飞也不想使用作用不大的实心弹。

    车骑营已经列阵完成,对面的蒙古大军却还在观察,没有要马上冲阵的意思。沈飞皱了皱眉,不想再等下去,敌军不过来,那车营就逼过去,说了一句“行进”,一声像天鹅叫声的号角响起,车轮又开始缓缓转动,齐头并进,车墙一点点向敌军推进,后面的骑营、仿泼喜军、指挥车、神机箭车、辎重营车也随着跟进,这个十多年来已经演练了无数次了,非常熟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