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武器改进-第2/3页



    可以改进之处有三点,一是作为推动力的火药筒装火药多少,算上导向杆或旋转尾翼的效果能把火箭推出去多远?二是作为战斗部的火药包装火药多少?能产生多大威力?三是使用什么材料?用最简单的厚纸卷成?或者康格里夫、黑尔火箭那样薄铁皮卷成的金属外壳?推力不够或者战斗部太沉重都可能飞到中途掉下来,影响射程和精度。

    这些就需要反复实验达到推动力火药、战斗部火药和弹体本身的重量三者的平衡,制作出装药量不同的火箭,康格里夫火箭就是在多次实验中不断增加射程,而且研究出装药1磅、6磅、12磅、24磅和最多300磅的各种规格弹体,可陆战可海战。沈飞也打算这样,一点点试多少重量的战斗部,配合装药多重的推进火药筒,哪种材料的弹体飞行最远最稳,制作出不同大小规格的火箭弹。

    宋系统武器,猛火油柜,喷火五到六米,需要的是足够的石油原料,还有喷20米的水龙,也可以用来喷石油,改造成火焰喷射器。或者喷油和点火分两个步骤实行火攻。加上各种喷火药竹筒,可以改进的空间不大。有改进空间的是各种弓弩,比如著名的三弓床弩,北宋曾用三弓床弩600步外远程狙杀了辽军统帅萧挞凛,促成澶渊之盟。史料记载三弓床弩起初射程700步(1050米)改进后最大射程可以到千步(1500米)。

    沈飞见过现代爱好者复原后的三弓床弩能以每秒200的初速发射100克的“踏橛箭”,弩矢出膛动能达到2000焦耳,需要由10个人上弦。现代反向弩原理改造过的床弩储存动能增加一倍,体积能减小一半,拉力超过2吨,在50米距离能身穿6毫米多的钢板。三弓床弩的三张弓虽然是两正一反的结构,却不是反向弩,用反向弩原理改造的三弩床弩会更加强大。

    除了反向弩结构增加储能和射程威力,还可以用滑轮组使上弦更省力。三弓床弩又名八牛弩,意思就是必须要八头牛才能拉动上弦,复原的需要十个人上弦。作战时非常消耗士兵体力,体力耗尽就无法发射。用上滑轮组就可以节省很多力气,晚明天启七年瑞士耶稣会传教士邓玉涵口述、王徵笔译的《远西奇器图说》里就有定滑轮加动滑轮的滑轮组机械,这和火药配方一样,技术门槛不高,只要一点破就能制造,可以极大提高作战效果。

    除了必须多人使用的三弓床弩,宋代还有普遍单兵装备使用的神臂弩。沈飞见过现代爱好者复原的神臂弩结构和性能介绍,外形上看只是弩臂末端加了两个有滑轮作用的光滑圆环,在扳机的位置增加一个不需要光滑的固定点,弩身,弩臂采用两倍粗的弩臂。

    看到那种“复原”沈飞本来有些怀疑使用了一些非宋代的技术(比如轮滑功能的圆环),不过宋代的制造工艺肯定能完成。而且沈飞现在需要的实战,不是完全复制出古物,这种加了圆环和固定点的神臂弩射击初速大概100米每秒的速度,能精确射击100到150米的目标,对200到300米左右的目标造成威胁,最大射程达到400米到600米。这个性能已经与现代制造的滑轮弩不相上下了。沈飞在上个世界美国买的两把PSE公司的TAC-15狙击弩了,TAC-15狙击弩的初速也不过每舟120米,射程也不过400米以上。宋代弓弩手还配单刀,紧急时只要一刀把弩弦砍断就能保持结构机密,即便被敌军捡走也无法仿制。

    宋金元时期包括前代还有一种常用武器,到明代时就逐渐被淘汰了,就是投石机,这时却不妨也照样装备使用并且作一些改进。当时攻防双方使用的是人力投石机,使用的石弹也最多几十斤重,甚至是只追求数量不追求重量,比如西夏的泼喜军曾经大量装备的旋风炮,可以装备在骆驼上机动,比宋军的投石机更加灵活,发射的就是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块,四五斤重的能射五十步,两斤重的能射八十步,根据不同的战场需要调整弹种。泼喜军有300人,装备50到70门旋风炮,一次性齐射200到300枚石弹,虽然不重,这种打击密度下杀伤力也巨大。沈飞也打算用这类轻便的投石机发挥铁壳火球之类,比当作手榴弹单兵投掷更远,密度也更大,爆炸性武器威力也不是石头能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