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元年(1)-第2/3页



    这是在说他息姑猛地抬头,一掌拍在眼前的案上,发出嘶哑的声音“左传所指为何”

    “检测到语音输入信号,弹幕系统已开启,需要发送时请长压按键。”

    息姑一惊,顿时收回了手。一条弹幕在影像上飘过,字数正与他方才提出的问题一致。那么可以推断,二者是一致的。

    他决定等片刻后再试一次,以确认自己的推测。

    我居然有观众还会发弹幕算了,既然都看见了那我大概说说,可能不太严谨水友包涵一下。

    刚才说过春秋内容简单,所以在它之后分别有三本以春秋为基础,阐释其具体内容的史书,分别是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三传”。

    左传相对来说写得最早,比春秋晚不了太多,也更主流公羊和谷梁怎么说呢,有时候会觉得它们解读得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有点那种高考语文阅读的感觉。

    息姑当然不明白高考语文阅读是什么东西,不过不妨碍他理解左传其实是春秋,也就是他们鲁国国史的内容补充。

    他尝试着再次压住桌上的按键,说了一声“多谢。”然后不出意料地看到了飘过的两个字。

    不谢啦,那我继续往下。我们刚才说到声子并非元配,左传里原文用的是“继室以声子”,但是这个和我们今天的不是一个意思,同时期文献“继室”都是续娶。至于续娶的是不是妻就不好说了。

    如果对照史记鲁世家,里面明确称声子为贱妾,息姑鲁世家说他叫息,应该是缺了字是庶长子。顺便,鲁国下一位君主鲁桓公就是他那个嫡长子弟弟,就,博览狗血的大家应该都能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息姑往沙发背上靠了靠,表情有些冷淡。他既没有对不起鲁国,也没有对不起允。如果说生为庶子本不是错,错便错在他们的父亲死得太早,而他的弟弟明明身为太子,却年幼不堪事,致使他不得不代行鲁国之政。

    他自认不负先祖之名,即使摄政多年心中难免不甘,言行也绝无半点错漏。

    不管是左传还是史记,对鲁隐公摄政这件事其实都没有,也就是暗示这件事上他做得还是无可指摘的。

    举几个例子。春秋作为鲁国国史,没有记载隐公“即位”;惠公丧礼他没有出席,因为丧主理应是太子;母亲声子去世,也未行夫人礼,反倒是桓公的母亲仲子是作为鲁惠公夫人下葬。

    鲁国正是周公的后裔,这种辅佐某种程度上大概也算是一种传承。可惜隐公没有像周公一样有个好下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后再说,这里要插播一条八卦。

    八卦

    发现自己在史书里评价尚可的息姑心情平稳了些,他年纪也已经不小,对于死亡还算看得开。甚至开发出了些听眼前女子评论他生平的乐趣,尤其是听她的意思,要被评价的根本不止他一个人。

    他期待着允的评价。

    不过八卦是什么,听这戏谑的语气,似乎不是什么正经内容。

    事情是这样的,桓公的母亲仲子据左传称,出生的时候掌心纹路类似“鲁夫人”,所以鲁惠公才娶了她当第二任夫人。但是,史记里面说,仲子原本是惠公打算给息姑娶的媳妇,然后娶回来他自己看上了

    听闻这一句,息姑有些被气笑了。子烝庶母之事不足为奇,但是父夺子妻实在是无礼至极。鲁国向来以先祖周公制礼作乐为傲,断无行此事之理。

    他刚准备发言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就听女子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