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视频:儒家上位 【豪族的势力……-第2/4页



    提部分的惠帝迁的是倡优,文帝是花钱买人,全提得动的是武昭宣三帝直接迁豪族,不管怎么说,徙陵有效的抑制了豪族兼并土地。

    很不幸的是,柔仁好儒的汉元帝刘奭废除了这项制度,倒不是他觉着这是仁政,而是此时豪族势力大到他无力抵抗的缘故,他的儿子汉成帝曾经在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将陈汤支持下,想要重起徙陵,结果嘛

    陈汤被控告贪污受贿和妖言惑众,被废为庶民,发配敦煌,而后昌陵修建修了五年,国库修的空虚,结果中陵和司马门都还没修出来,皇帝的掌控力度已经低到如此,还能怎么办呢

    认错吧。

    于是,汉成帝罢昌陵,及故陵勿徒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然后去后宫和飞燕合德姐妹醉生梦死去了。

    天音说完,秦汉两个时空的不少地方豪族先是欣喜若狂,这割命的徙陵持续不了多久,可高兴还没持续几秒,反应过来的豪族便开始悲泣。

    皇帝的镰刀当然不会一直落下,可自己现在正在手持镰刀的皇帝手下啊

    面对惨烈未来的大量豪族,不发出了不肯坐以待毙的呼喊

    “难道我等就要被软刀割肉至死”

    “绝不可能”

    正如天幕所说,此时的豪族包含范围极广,而且身份互相交叉,比如,商人先是通过垄断高利润行业,如矿产、铸钱、制盐等,快速积累强大的财富,而后购买土地,奴婢开始兼并,同时积极的转型为官吏,进而积累更多的财富,同理,官吏也可以借助职位之便大肆贪污。

    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每朝每代获取军功的将领、新晋的外戚、皇帝宠臣等人也能获得大量的土地奉赏,他们何止是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分明是把控着国家命脉

    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自己权益受损

    汉成帝都能被逼到放弃徙陵,他们也能做到

    不少豪族打定主意,他们等着天幕一结束,便立刻和其他豪族联系,想尽办法也要逼迫皇帝放弃徙陵。

    秦朝

    “徙陵,持续不了多久,唉”

    嬴政摇了摇头,心中有些失望。

    之前看评论区讲诉后世国家更替时,嬴政发现了个极其残忍的现象,皇帝的水平往往是一代比一代差,也就秦汉维持了六世余烈与六世明君,虽然后人常常把这样的现象归于教育不足,但嬴政更觉着,这就是他们的天资不够。

    身体、智力、性格、乃至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数看似表象相同的问题,其实内里的本因千差万别,有人一眼就能看出原因在哪儿,而有人一辈子也想不明白,后者就算是靠教育学会看懂,他又要去哪里学到解决办法和实际操作,乃至有这个实力供他操作呢

    就像是徙陵抑制豪族的政策这么好,可没有兵、不握权,敢用就得被豪族扇脸,汉成帝陵墓被贪污成这个样子,还不得忍气吞声的咽下去

    嬴政原本想着只解决统一,在稍微尝试一些新政,后续就交给扶苏,可现在

    “还是得朕来。”

    扶苏水平本就不如自己,对百姓豪族也难拿得动刀,等他上位,豪族顷刻间门就得成了气候,后面要是不出来个汉武帝样的皇帝,大秦也不过是三代而亡的结局

    天音,还在继续。

    其实,豪族从西汉初年到末年一直都有,而且从未停止兼并土地,但早期的皇帝和大臣对豪族都是打压心态,比如贾谊、晁错、董仲舒都有上书,后者还提出限人占田,以赡不足的政策,但这样解决社会矛盾的心态,在西汉中后期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其原因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