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制度



    一、后唐合计二十六州+两都护府+司隶校尉部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翊、右冯翊(其中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位比九卿、中两千石)

    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治高昌)

    安南都护府(治龙编)

    26州:

    凉州、秦州、梁州、益州、江州、交州、荆州、象州、禹州、赣州、扬州、吴州、徐州、柏州、豫州、洪州、兖州、殷州、青州、泰州、并州、冀州、沧州、幽州、辽州、营州

    二、官吏品阶:

    万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中两千石: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前/后/左/右将军

    真两千石:前汉诸侯国国相、中尉,后汉随诸侯王地位下降,降为两千石

    两千石:郡守,州牧(非常置)、大都护......

    比两千石:校尉、都尉、中郎将、侍中、光禄大夫.....

    千石:县令、三公长史、太子家令、御史中丞、尚书令、越骑司马.....

    比千石:九卿属官(太仆丞....)、军司马、别部司马.....

    六百石:州刺史、郡丞、尚书仆射、六曹尚书、太史令、从事中郎、祭酒、北军中侯....

    比六百石:博士、曲军侯、太子冼马、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尚书侍郎、给事谒者

    四百石:县丞、县尉、县长、

    比四百石:(三公、将军府掾:东曹掾、西曹掾、主簿)、(光禄勋属官:五官侍郎、左侍郎、右侍郎、虎贲侍郎)

    三百石:治中从事、别驾从事、主簿、县长、国相长史

    比三百石:法曹掾、尉曹掾、功曹史、户曹史、中黄门...

    二百石:太子舍人、县丞、县尉、待诏、尚书令史

    比二百石:屯长

    一百石:三老、斗食、佐史

    三、郡县制度

    1、中央:三公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属太尉;

    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属司徒;

    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属司空;

    太常:秦朝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主要负责宗庙礼仪,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中祀以下的祭祀太常卿甚至可以代表天子献祭,同时负责掌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和其所在的县。

    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主要负责掌管宫廷郎卫,负责宫殿门户以及殿内警卫,同时又兼管征讨屯戍、以使者身份策免或策封官吏、参与皇帝的丧葬活动、典校图书、荐举贤良方正等。(注:西汉时护卫宫殿的分为郎卫和兵卫)

    卫尉:主要负责掌管宫廷兵卫,负责昼夜巡警,检察门籍。卫尉和郎中令可以说是皇帝身边最为重要的防卫力量,其中卫尉主要负责宫门和宫内防务,而郎中令则更进一步,负责宫殿内部。再加上负责宫外的中尉(执金吾),从而全面确保了皇帝的安全。

    太仆: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即主要负责皇帝的车驾和马匹,同时还兼管着朝廷的畜牧业

    廷尉: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汉武帝时又改回。这是彼时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主官,负责遵照皇帝旨意修订法律,汇总全国断狱数和诏狱,同时对各州郡的刑狱进行审核,甚至派员至州郡协助审理要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