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熙熙攘攘都是钱-第2/2页
不到一年时间,大溪城霓裳坊成衣的名声便已沿着航道传遍南北,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竟与本身花了更大力气研发出来的楚锦不分伯仲,彼时但凡行旅之人途经大溪城,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多少得带匹楚锦,买两件绣裙,好回去讨家里人欢心,而大量的银钱也随之进到了霓裳坊的库房里,让背后的大老板刘琦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地产与工坊外,与城市的繁荣关系最密切的收益来源自然还得是商税。
依汉制,法定商税包括关税和市税两大项。
关税顾名思义,乃是货物经过关隘之时所收税钱。
而市税的征收来源则极为繁杂,主要对店铺所收开门费、对进入市场人员所收人头钱等,其中大头则是根据商品交易额所征收的市估。
彼时天下大乱,地方军阀为拓展财源,往往定税颇高,就比如关税这块,荆州各郡皆有自定,收取百分之三到五不等,而北地因连年征战、急需钱粮,曹操、袁绍所部州郡竟到了每过一关收取十分之一的地步。所以货物从南到北一路走去,最后所交税款可能要等同甚至倍数于货物本身价格。
至于市税那更是混乱不堪、无法可依,全凭地方官张口就来,毫无定数,税率之高往往令人发指,更有贪官污吏从中揩油,但凡商队进了城,如若没有过硬的关系,十之**都得被剥皮抽筋勒索干净才有得离开。
普遍存在的横征暴敛逼得许多商人往往只能选择走一些偏僻小道以绕过关隘,在四处无人的山林江河里交接大宗货物,而这虽然躲过了苛政重税,却又成了山贼水匪眼中的大肥肉。丢了货物事小,稍有违逆连人头亦不保。故彼时但凡从商出门,便是日日有险、步步惊心,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讨生活。
诸葛亮奏报至此,话音一转,却又谓道:“如今大溪城虽然政令清明、税收规范、水路畅通,但商贸之丰仍未达到预期,而周边各郡重税之拖累便是其因也,此事还需主上统筹各郡,整体改革,方能让我荆州商业之格局再上台阶,为我军带来滚滚财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