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云山立营向武陵-第2/2页
此役江陵各部连同本县义勇在内战死足有两千余人,抚恤银钱自会和家属结清,但因天气炎热,阵亡将士之尸骨不便久存,故无法带回本乡,只能就地埋葬。
刘琦命县令刘泌负责,在大云山觅风水宝地建烈士陵园,立忠良烈士碑,设衣冠冢,象征与兵卒们同生共死。江陵所部因此虽埋骨他乡,依旧能光耀门楣,而本县百姓乃首度知悉此事,皆感赞叹,对能葬入烈士陵园的义勇家属们更是艳羡不已。
立碑设陵之事当然得有些时日,但眼前的战事却并未结束。
又过一日,八月二十七,有影卫从南边带来庞统亲笔书信。
信中称邓义、庞统所领洞庭水军昨日已沿湘水直抵长沙城下,半日便尽除城外敌军营寨,从水陆两路将城池团团围住。
长沙主力都已在巴陵、罗县被吃得干干净净,城中不过千余残部,但荆南侯张羡仍对罗县战局存有幻想,不仅拒绝投降,还强征城中百姓上城,誓言死守城池。然庞统观城头旗帜混乱,士气低落,并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防御体系,且不乏城中大族派人出城,与江陵所部暗通款曲,故并不足以为虑。
庞统在信中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分析,劝刘琦应率军尽快赶到:一来亲自督阵,参与破城,可提升刘琦个人的声威名望;二来庞统相信,当青龙飞天旗到城下之时,城中必不战而乱,纵使不能开门献城,也可由善打攻坚仗的夷陵军一战而下。
刘琦遂采纳庞统意见,决定即刻兵发长沙,而将罗县作为后勤基地所在,由县令刘泌负责统筹调度粮秣辎重,另因城中伤员众多,时日太短,皆未痊愈,华佗依旧要留在罗县,以便实时观察照料。伤员中甘宁箭疮未愈,使不得力气,刘琦本欲让他随文聘回江陵休养,但其坚持不肯,表态在华佗身边不走才是最佳的调养办法,刘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也就随他去。
因其所部精骑已伤亡近半,刘琦又将余部尽数留在罗县,既是休整调养、也为万一有变、甘宁手上有人可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