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楚国人是没见过钱?



"                                                                                秦国咸阳王宫内,赢驷躺在床榻上,享受着这片刻的闲暇。

  河西上郡他已经调集八万主力,魏国加上河西守备军也有八万,可谓是战云密布,只待得到赵、韩两国的态度后,他就会决定要不要攻河西。若是赵国和韩国帮魏国,他再等等也无妨,但要是赵国和韩国选择帮秦国、哪怕是袖手旁观,他也会立刻下令进攻河西。

  至于楚国,在陉山战后,熊槐已经跟甘龙明确表示会帮助秦国,只需要秦国交出公孙衍。

  公孙衍……

  想到这个人,赢驷心里面忽的升起一起不安。

  原本是准备把公孙衍送给楚国的,结果公孙衍回来的时候自己跑去韩国了,这就很蛋疼了。韩国本来就是墙头草,魏强跟魏,楚强跟楚,秦强跟秦。河西上郡真要打起来,两边势均力敌,依照韩国那个尿性,铁定两边都不帮。

  但是公孙衍去了韩国,还进入了中枢,这就给韩国带来的很大的变量。搞不好韩王康就会被他忽悠出来打秦国。

  最关键的是,公孙衍不在秦国,赢驷就不能完成把公孙衍交给楚国的这个承诺。那楚国一定帮秦国这个一定,就变得不确定了。

  “大王,客卿求见!”一名内侍匆匆进来,向赢驷汇报张仪求见。

  “见!”

  片刻后,二人端坐在偏殿,

  张仪拱手道:“大王,赵国已经拒绝魏国使者,韩国韩王康没有信公孙衍的说法,选择了观望!”

  赢驷嘴角扬起一抹微笑:“他魏塋这个寡人,这下真是孤家寡人了啊!”

  忽的,赢驷想起了楚国:“楚国那边呢?”

  张仪回答道:“拒绝了魏国使者。”

  赢驷冷哼一声:“他熊槐还算是个正人君子。倒是我们,没有把公孙衍送过去,欠他个人情。”

  “但是昭阳的五万人一直在武关没有退兵。”张仪又道。

  赢驷怔了一下:“两个月了,还不走?”

  “臣以为,楚国也在观望。”张仪道,“若是河西上郡我们打出优势,楚国很有可能北上攻魏,若是我们是劣势,楚国可能会西进攻打商於之地。总之,楚王熊槐,不是好人!”

  “商於寡人有三万人,他昭阳就算能力通天,也是打不下来的。”赢驷缓缓道,“重点还是上郡这一战。”

  “大良造善谋,公子华善战,河西这一战,大王无忧。”张仪道。

  赢驷看了一眼旁边挂着的舆图,说:“河西之战拖不得,要是拖久了,韩国、楚国、赵国不会作壁上观。”

  “这点,想必魏王塋也会担忧。”张仪道,

  “这三国要是助魏国,寡人自然退兵,没有话说。寡人是担心,他们要是助我秦国,会不会坐地起价。”赢驷道,“我秦国可没有什么阳夏八城给楚国。”

  “臣可出使一趟三国?”张仪问。….

    “不必了,你还是留在咸阳,这样寡人安心一些。”赢驷缓缓道,“这个时候出使,只怕三国要价要得更严重,先让他们从魏王塋身上扒层皮下来吧,寡人不急。”

  “如此,臣安心了。”张仪道。

  “从关中调拨粮草给樗里疾和公子华,告诉他们,战端一开,前线之战事,皆由樗里疾决策,不必汇报与寡人!”赢驷道。

  “若没有大王旨意,大良造会不会不敢开战?”张仪有些担忧。

  “放心,樗里疾有谱,战阵之事,你我坐镇后方的就不用瞎操心了,交给他们这些能打的吧。”赢驷笑道。

  张仪心理连连赞叹赢驷用人英明,愈发喜欢上这个君主了。

  “退下吧。”

  “喏!”

  又过了十天,魏国使者回到了大梁。

  “楚国是没见过钱?”魏王塋听到魏国使者带来的消息后心理很是生气,“连年征战,寡人国库早空了!”

  使者棉裤尴尬之色:“毕竟陉山我军趁人之危,楚国人很痛恨。”

  魏王塋沉默了,他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去打陉山,真是脑子抽抽了!

  不过想了一会,这种后悔就荡然无存。战争,本来就是赌博,败了就是败了,没什么好后悔的。现在应该解决当前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