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231(二更) 益州局势-第5/5页



 “这也很难说是不是刘焉为了让吴懿此人暂时不在自己的继承人中站队。”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姑且可以将刘焉的三子也划掉了。”

 最后就剩下了三个名字和其所支持的势力——

 刘焉本人:以张鲁为代表的益州人,以吴懿为代表的东州士

 刘焉长子刘范:理法上来说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刘焉幼子刘璋:赵韪等对刘焉的抉择心有怨言的益州人。

 李儒说道:“益州与外界隔绝,局势的变化传到长安早已经过了一番说辞上的掩饰,也难怪君侯要让我们先分析清楚此地的局势再行决断。”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地理上的隔断,让有些人的做事变得肆无忌惮了些,使得我们获知对应的消息变得更加容易,用来作为你的第一课正好。”

 “局势已分,谁是最能为我们所用的,也就已经清楚明白了。”

 李儒将笔递交给了乔亭。

 乔亭并未犹豫,在面前的名册上画出了一个圈。

 被圈出来的这个名字,是益州人赵韪。

 ------

 “你说谁?”

 乔琰笔尖一顿,忽然抬眸朝着报信之人看去。

 那报信之人未曾想到,他前来汇报的消息居然会得到乔琰这样大的反应。

 他方才说的事也算简单。

 近来随着弘文馆中到访的士子增多,有些士人为了得到和同道中人更多的交流机会,干脆也不着急从那四位弘文馆馆主处得到认可,而是借着弘文馆这地方作为了个论辩的舞台。

 这也就是为何乔琰会将诸葛亮给塞过去旁听。

 以他的年纪虽然还不算学成,但在先有荀彧指导,后有乐平书院上课的培养下,对大多数言论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评判逻辑,故而乔琰也不太担心他被人给带歪了。

 这种旁听更像是拓展视野,听听同时期的其他声音。

 但今日的情况有些不同。

 按照这位报信之人所说,今日旁听的人里还多出了一个和诸葛亮年龄相仿的少年人。

 这少年沉默文静,全神贯注地听着那些人的交谈,偶尔还与诸葛亮交流两句。

 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好像是哪位到访此地的文士将自家的子侄辈也给带上了。

 然而也不知道是这两个少年交流到了什么话题,忽然就小声争执了起来。

 演变到最后,竟成了在其他人中途停顿的时候,那陌生的少年忽然要求和诸葛亮来上一场辩论,为他们方才没能说服对方的话题找出个结论。

 想到乔琰对诸葛亮的重视,加之那出言一争结果的少年好像也非池中物,身在一旁的崔钧连忙让人给乔琰报了个信。

 这报信之人听乔琰问出这话,还当是自己说得急了口音有点重。

 他便又重复了一遍:“那少年自称名叫庞统。”,新m..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