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 自制水泥;上山砍树;新到人口……-第7/8页
刘村长不由得心思动了动,他家大儿子刘一元,如今正是十四岁的年纪,读书科举不太像是那块料,正想着送他去学个什么手艺。
可是县城里没有合适的师傅,少有的几个石匠、铁匠、木匠都说不收徒,那是不是去京城上这种学堂就行了。
“只是去这种学堂肯定很贵吧”他不由得关心地问道。
“听说学费不贵,但是食宿的确不便宜,毕竟京城嘛,什么东西肯定都比我们这边贵的,不过如果努力能拿到什么奖学金,可以不花钱,我们彭师爷就是拿奖学金学完的。”章衙役解释道。
见刘村长很关心的样子,又问道,“咋啦,你想去学啊”
刘村长连连摆手说道,“我怎么可能,都这么大年纪了,这不是我儿子嘛,如今正在跟着顾夫子识字呢,日后还没有个路子,多给他打听打听。”
章衙役点点头,难怪问得这么细致,自己知道的差不多也就这些了,差点都被问住了,不过随即又指点道,“听说明年府城可能就会开一所这样的学堂,到时候可以打听打听去。”
刘村长连连点头,把这个消息记下来。
而这边,新来的八户人家学着先来的人家,连夜搭起窝棚子来,第二天一大早就忍不住去新分到手的荒地里转悠,更有那心急的当即就挥着镰刀锄头开起荒来。
看着边上开出来的地里,已经种下了春麦,已经发出一小茬绿苗了,可不心急得很在,只恨不得生出八只手来,把地赶紧开出来。
如今来不及种小麦了,但也能种下一茬瓜豆不是,只有见到种子下地了,这些一路奔波的逃荒之人才能心里踏实起来。
不过开荒这个细活累活,心急也开不快,还是要一点一点来的。
开荒过程中,为了维持生计,不少新来的人家,同样学着前人们,一边留人继续开荒,一边也出去衙门打短工,一日挣个30文,也算是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了。
不得不说,县衙那修路的活计一直就没停过,每日都能有好几十号人报名,这才几个月,县城到府城那条路就修得差不多了,宽阔平坦好走了许多,如今要是快马,大半天就能赶到。
而衙门每日支出的工钱和午饭加起来只要花几两银子,就能给不少人家一条活路,又能避免新来的人过不下去了生乱子,不得不说这安排不错,比直接赈灾放粮要好得多,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随着村里的人口逐渐多了起来,以及附近两个村的孩子们日日来上学,田家人当机立断就决定把自家的豆腐坊开起来,就开在他家院子里,边磨边卖,生意一时竟然还颇为不错。
田二和田二媳妇都会制作豆腐,其余人稍微打个下手,取了定制的石磨后,可不很快就把豆腐做出来了。
这青南山里面汇流出来的山泉水水质不错,做出来的豆腐口感比当初在阳江的时候还要更上一层楼,田家人颇有信心能卖出去的。
只是如今自家豆子都还没种下去,原材料全部得靠买,不过价格还算合适,县城里的豆子五文钱一斤,按照一包豆腐要用十斤豆子算,一包豆腐的成本便是五十文。
十斤豆子可以做出了三十斤豆腐,切成三十大块,一块有一斤,他们家想着薄利多销,一块一斤的大豆腐卖三文钱,一包豆腐能卖九十文。
扣掉卤水、柴火等成本,他们家做一包豆腐能挣三十文左右,只要有人买,他们一天做七八包都没问题,如果生意再好,买头驴,一天能做更多。
只是一开始还不敢做多,第一天只做了十斤豆子试水,做了一包,没想到很快就被周边的人家买光了,张家、韩家、顾家都买了,彭家更是直接买了三大块,他家人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