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结盟-第2/3页



    尤其这种有天灾的年份里,这些地主们虽然也受到灾害减产的影响,却是他们进行土地兼并的绝佳时机,往往只需要往常年份的一小半甚至更少,就能买来无米下锅的农户家们的田地。

    要是囤积一批粮食再涨个价,地里的损失就大多能弥补回来了。

    可见天灾下,这群地主阶级除非是正处在灾害暴风眼里,否则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绝不像那天在县衙里面抱怨的那么惨。

    不然韩老爷也没那个闲情逸致又纳了宋姨娘了,想到放在老家的小妾们,韩老爷暗想下次其实是可以把宋姨娘带来,而不是这次都带的是护卫,一路风餐露宿、颠簸不已,也没个人贴身照顾。

    第二日一早,韩家父子三人带上韩夫人准备的重礼,前往袁舅爷家。

    就说这袁舅爷读书多年,多次科考,终于在三十多岁考上了个同进士,花了大价钱选官选到了还算富庶的阳江县。

    他家父母早逝,于是便带着妻子儿女和幼妹来到这边做县令,期间选了韩老爷做妹婿,借此融入了当地乡绅阶层。

    后面更是一步步往上爬到府城里,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的同知了,以他的来看,这仕途还算坦荡,要知道多少人一辈子蹉跎在县令一职不得寸进,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处事圆滑和擅于钻营。

    “你们这个想法是对的,这两年南边的天灾频发,朝堂的形势也愈发复杂,可见的局势越来越动荡了,大家聚起来在府城守望相助很有必要。”听到他们说想在府城置业,暂时避过来,袁舅爷大为赞同道。

    随即他又补充到,“开年了2月,你家庶女不是要嫁给龚大人了嘛,他手上有兵权,在这府城里面你们待得更安心,不说在县城里,出点什么事想我们搭把手都来不及。”

    并且他悄声透露道,“朝廷现在无力安抚灾民,让各地自行筹措粮食赈灾,这一波一波的流民迟早生乱,阳江县城可能更是首当其冲。但是府衙也没有能力处置此事,知府大人头疼得很,不愿意出头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就怕粘手了,后面出什么事情,他脱不了干系。”他作为府里的同知,对这些内情知道得比较清楚。

    “所以阳江县能渡过这次流民危机最好,渡不过去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反正离府城这么远,有什么事情府城紧闭大门,也波及不过来。”

    “还是要尽快把棉娘和小四她们也都带到府城里来,你那个庶女最好也接过来,你们今天不来,过两天我也会派人前去送信的。”棉娘就是韩夫人,小四则是她的另一个亲儿子四少爷,那个庶女自然就是韩采薇了。

    这些话听得韩老爷父子三人心头一热,心里暗自庆幸,幸好这趟亲自过来了,才能提早了解这些内情。

    韩老爷心里暗暗想着要把家里人都带到府城来,不仅仅是舅老爷提到的绵娘、小四和采薇,还有其它小妾和儿女,其中自然包括怀孕的王姨娘。

    他回忆起上次看到的,城门外越聚越多的流民,觉得胆寒不已。如果捐粮能解决问题,他自然是愿意多捐一些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事到如今,仅仅靠他们这批富户们捐粮,杯水车薪,很难安抚住一波又一波北上的流民的。

    这种南方大面积连连遭灾,必须要朝廷出面,联合各级政府鼎力赈灾才能安抚住流民,显然朝廷百官们没这个打算,那他们阳江县很可能要被放弃了。

    韩老爷很是心痛,他的家业都在阳江县城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千亩良田,都还没办法带走,但形势如此,只能先保全现有的银粮和家人性命,田产则只能期待明年开春事态平息不耽误春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