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以为医待诏-第3/4页
太医查验伤口,道:“太后脑中之疾已除,只待新伤长成,便可痊愈啦!”
王上得知,大喜过望,即传王令道:“自古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惜常受累于疾病,使人不堪其忧。今有医者秦越,通古今方书,辨药物真伪,医人在心,心正而药真,能起虢活燮。特以医待诏,行走于太医院,专治宫中顽疾。”
秦越乃有穷国生人。有穷国不过偏隅小国,民不过数千户,地不出万里。所谓国君,也只与楚国一州郡守相当。
此番秦越为医待诏,虽是医散官,却是宫中近臣,便是有穷国国君当面,也须得以礼相待。尤其自太后脑疾治愈后,更为王上所喜,言必称先生。
秦越终日听闻曲辞谄媚之语,又自恃功高,以太后为倚仗,渐生骄傲之心,便是太医院诸多医官,亦不假颜色。
如此以往,终于而至一发而不可收拾。屡次出席,不分场合,言语间常有轻慢王室之意,道:“若无我秦越,焉能有太后如今?”
左右之人言道:“我等常听闻白云先生陈抟之名,世人皆称其有仙风道骨,去神仙不远矣。有太医曾言道:若无白云先生神通护法,太后亦不能得治。”
秦越讥笑道:“陈抟其人,举进士却不第,郁郁不得志,只得归隐山林,终日嗜酒自醉,有能耐医治太后?”
又有人道:“今有四皓,德高望重,品行高洁,为当世大贤。先王欲废公子另立,太后劝之无果,乃迎四皓出山,定公子名位,终于成就当今王上。秦先生以为四皓如何?”
四皓安储之事,秦越从前尚居有穷国时,便已有所听闻。
四皓原是先王逸民,因不喜俗世纷争,不愿行尔虞我诈之事,相携来到缥缈峰。
四人登上缥缈峰,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之蝇营狗苟的红尘俗世,真是人间净土。遂决心岩居穴处,紫芝疗饥,在缥缈峰隐居。
后先王因喜庶妃,及至欲以其子为储。王后请陈抟劝阻先王,陈抟言道:“王上性疑,轻易不信人言。可约请四皓出山,相助于公子。”
王后闻之大喜,使公子遣人以高车驷马,卑词厚礼迎接四皓。
四皓乃是饱学宿儒,初闻易储之事,登时便想起夏宣王故事。
昔年,夏国国君宣王,先后九次兵车之会,终于一匡天下,确立其诸国霸主地位,气焰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却因以妾代妻,废嫡立庶之事,使的国家覆灭,为列国蚕食。
四皓恐王权更迭,以至国内动荡,百姓遭苦,又知公子为人忠厚,便决然出山。
公子迎四皓于公子府邸,以国士之礼待之,四皓自此形影不离于公子左右。时有姜国南侵,屯重兵于边界。先王遣公子出征,四皓随行,大获全胜。
公子凯旋而归,先王于宫中设宴,见公子身后有四皓跟随,气度儒雅,颇为不凡,甚感惊讶,便问道:“谁也?”
四皓报上姓名,先王奇道:“寡人寻诸位久矣,诸位总是避而不见,为何如今却去辅助公子?”
四皓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公子仁慈孝顺,谦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公子,愿为宾客。”说罢,便飘然而去。
先王叹道:“公子羽毛已丰,甚得人心。”心中亦绝了易储之念。
而后先王去世,公子继任王位,感于四皓辅佐之功,便要封侯命爵。四皓竟谢绝封赏,重回缥缈峰隐居。
此番太后忽患脑疾,国中无医可愈,四皓应召而出,不辞奔波劳苦,从有穷国请来秦越,亦可堪居功至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