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君威难测-第2/5页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贾琮说这些,泰启帝并无本分同情之意,但看着眼前的瘦弱少年,心里却难免充满震惊,他一颗心也跟着起了共鸣,震颤不已。

  孙强虽是个太监,可永嘉朝始,宫里设了内书房,专门教太监们读书识字,也颇出了一些杰出的人才,孙强便以琴和书闻名于内外朝。

  他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小小孩童,家里将他卖进宫来,净身之后成了一名小火者,在这吃人的宫墙之内,若想活着,只有奋力读书。

  一时间,孙强的眼也跟着热了。

  这番话,若是一个尝遍了人生冷暖的中年人说出来,也算不得什么。

  只一个这般小的孩童,又以如此平淡的语气说出来,好似他一向就是这么做的,才这么说,便带给人无边的震撼了。

  泰启帝既能从当年的夺嫡之战中厮杀出来,何等帝王心,岂有看走眼的时候,他目光锋锐,不放过贾琮面上眼里的神情,也看得出他这番话,出自内心。

  心头的那点疑虑,也就散了。

  “朕赐你一字,元泽,望你记住你今日的话,好生读书,不得为非!”

  元泽?

  “德泽,恩惠”之意,用这两个字做贾琮的字,其中圣意,已是不必揣摩,这是让他永远记住,他荣国公府所受圣恩的意思?

  不论背后意思是什么,对此时的贾琮来说,都只能领了!

  “臣领旨谢恩!”

  贾琮从临敬殿出来,身上的小衣已经湿透了,风一吹,浑身都直颤,帝王威严果然非同寻常,一怒,伏尸百万,别说他这条小命了!….

    看来,以后不能随便写诗了,他没想到,当初只为了劝解黛玉,而写的那首词,差点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一手字已是逆天,再加上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足以让有脑子的人生出疑惑来,怕不是要把他当妖孽一样办了。

  今日虽险,但过了今日,就算有心人要拿此说事,也不怕了,他已经过了帝王这一关了。

  孙强从殿里追出来,将一件氅衣递给贾琮,“皇上说,不好白要了你一首词!”

  贾琮忙再次谢恩,笑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为皇上效劳,天下臣民莫不以此为荣,臣岂敢生妄心!”

  孙强笑道,“咱家在这宫里这么多年,见过了多少人,别的不说,公子这份才气,当数第一。”

  “公公快别说笑话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话,叫人听了笑话去。别人不说是公公对在下的爱重,反而还说是琮轻狂了。”

  “看谁敢说!公子的诗与书,是没得说,以往有人选入翰林院,那些老翰林们,一万个不服,这一次,倒是没人敢说什么。”

  孙强没有说的是,皇上私底下还说了,让一个八岁的孩童压在他们头上,臊也要臊死他们了。

  临敬殿里,夏守忠跪在地上,双手捧着贾琮方才写的那一首词,泰启帝站着垂眸看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守忠,你也是好诗词之人,听说你也能念几句酸诗,你说,这词,是贾琮能做出来的吗?”

  夏守忠不知帝王心思,不敢乱说,但泰启帝才赐了字给贾琮,这是何等荣耀的事。

  他道,“奴才也不敢说,不过奴才听说,贾琮三公子做过一个梦,梦里有道人传了他几句经文,那经文都被太上皇赞了,说是真经,还说,那《道德经》由三公子的字写出来,乃是最自然的事。”

  道法自然,太上皇做事,总是追求一个“自然”。

  泰启帝的脸上露出一抹冷笑来,背着手,走到了窗前,“他能如此得太上皇的赏识,也是好事!“

  夏守忠却从这句话里听出了森森寒意,不觉毛骨悚然,也为那个三尺孩童捏了一把汗。

  贾琮再进南书房,与皇子们行礼,四皇子依旧冷哼一声不搭理他,五皇子翘着二郎腿,“贾琮,得了空,给我写两幅字,我要裱了,挂墙上做个装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